交替灌肠法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590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交替灌肠法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病例分为对照组32例,按传统方法灌洗;观察组采用交替灌肠法40例。通过对两组患儿平均灌肠时间、灌肠天数、肠道清洁度、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灌肠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灌肠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交替灌肠法较传统回流灌肠法效果好,不仅能有效地清洁肠道、省时省力,而且能够减轻患儿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灌肠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3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60-02
回流灌肠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前必不可少的肠道准备,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灌肠质量主要决定于灌肠方法,且与灌肠量的多少及灌肠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1]。在临床工作中,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经常需要在传统的回流灌肠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灌肠量或灌肠时间来保证效果。为探讨更安全合理的术前结肠灌洗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40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采用了交替灌肠法进行清洁灌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72例先天性巨结肠均为2007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小儿外科住院的患儿。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16岁。按就诊的时序分为观察组(交替灌肠法)40例(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术前采用交替灌肠法方法行结肠灌洗;对照组32例(2007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注射器回流灌洗(传统结肠灌洗法)的方法。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灌肠期间均给予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给予禁食。
1.2 灌肠方法。
1.2.1 传统结肠灌洗法:取平卧位,腰背部垫一软枕,垫一次性中单,臀部置于便盆沿上,两腿分开,灌肠前嘱患儿排空膀胱。将生理盐水加热至38℃~40℃,生理盐水用量为100~150ml/kg•d-1[2],先根据患儿年龄和病变肠段选择合适的肛管;再按常规插入导管;两人操作,一人用50ml注射器吸生理盐水接导管注入肠腔,然后再吸出,一人按摩腹部。如此反复灌洗至回流液清亮为止。每天清肠1~2次。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脸色,脉搏或心率,腹部是否平软等自觉症状(能表达自我感受的患儿),引出液的量、颜色等。
1.2.2 交替灌肠法:第1天采用预热好38℃~40℃的盐水(500ml装)+50%硫酸镁5~10ml+开塞露5~10ml挂于输液架上,将瓶装的生理盐水取出,常规消毒瓶口,按输液法插上输液管,一次排气,弃去头皮针备好[2]。选择10~16号吸痰管或12~16号胃管,用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一手分开两臂,另一手持吸痰管轻柔插入肛门,当插入超过病变肠道狭窄处时,有突破感并伴有大量气体或粪便排出。此时顺结肠走向按摩腹部,排出积气和积粪后,把准备好的输液管连接灌洗导管,使盐水流入肠道,根据年龄选择预定量,旋紧输液器开关,稍停让盐水与粪便充分稀释后分离输液管,让水自行流出。每次灌入液体的量为:婴幼儿每次50~100ml,3岁以上患儿每次100~300ml,在清肠的同时逆结肠走向轻柔按摩腹部,同时变换体位,轻轻摇振荡腹部以使粪便松散和肠皱壁处的粪便脱落,并顺结肠走向轻柔按摩腹部,必要时可以用手给腹部稍加压,使软化的粪便利用静水压力差快速排出[3],直至肉眼观察排出液清亮为止。第2天用生理盐水灌洗,第3天又采取硫酸镁、开塞露、盐水混合液灌肠,如此交替进行回流灌洗。
1.3 灌肠效果评价。肠道清洁度标准:分优、良、差3级。以术中所见判断肠道清洁度。优:肠道内粘膜清晰无粪水为优;良:肠道内粘膜清晰有少量粪水为良;差:肠道内有少量成形粪便为差[3]。
术中灌肠效果评价标准:按双盲法于术中按标准对灌肠效果进行评价。优:无肠腔残余粪便;肠壁红润,无水肿;扩张段明显缩小;无肠腔残余灌肠量。良:肠腔残余少量粪便;肠壁红润,轻度水肿;扩张段缩小;肠腔残余灌肠量﹤50ml。差:肠腔残余大量粪便;肠壁苍白,水肿明显;扩张段缩小不明显;肠腔残余粪便量﹥50ml。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5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肠腔清洁程度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观察组灌肠所需时间、灌肠天数比对照组的明显缩短,且有效地缩短了住院天数。具体(见下表)。
表1 两种不同灌肠方法的洗肠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例数平均洗肠时间(min)平均术前洗肠天数平均住院天数
实验组4016.41±3.4510.51±1.2017.25±1.54
对照组3238.28±4.1214.84±2.1123.56±2.16
t24.5113.9614.46
p<0.05<0.05<0.05
2.2 两组患儿均无水中毒、肠出血、肠穿孔、肠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经术中发现,并进行肠道清洁度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灌肠方法术中洗肠清洁度的比较
例数优(%)良(%)差(%)
实验组4037(92.5)3(7.5)0
对照组3221(65.6)9(28.1)2(6.3)
χ227.165.450.7
p<0.01<0.05>0.05
3.讨论
3.1 以上结果显示,传统的灌肠方法是用肛管插入肠腔,以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肛管,用手推入肠道内,随后抽出粪水,如此反复注入,抽出灌洗,其注入和抽出均处于开放状态,由于扩张的肠腔压力较大,操作过程中粪水经常喷出,污染操作者和环境[4]。由于反复注入抽出灌肠液,次数频繁,灌肠时间长,患者、家属、护士均觉疲劳,费时费力,且患儿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达不到迅速清除肠内粪便的目的。
3.2 采用交替灌肠方法后,每次只需要更换灌洗液瓶,不用反复倒出液体,省时、省力。操作过程只需控制输入管和输出管,操作过程简便,同时减轻患者、家属、护士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有效地按摩腹部利用压力差使液体快速流出,减少液体残留。这样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3.3 采用交替灌肠方法,第一天使用开塞露是因其高渗甘油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兼有润滑作用,使用几分钟后即引起排便,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另外,50%硫酸镁由于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难吸收,增加肠内渗透压,使肠内吸收大量水分,容积增大,刺激肠壁,引起腹泻,利于肠内毒物及粪便的排出[3]。第二天再采用生理盐水灌洗是为了提高肠壁粘膜的反应性,防止因为长期镁离子引起的渗透压增高而导致的电解质紊乱。
3.4 交替灌肠方法用利用静水压力差让液体自动流入肠道内,且多孔透明硅胶吸痰管或一次性胃管代替传统的灌肠方法使用橡胶肛管,由于其管壁薄、柔韧性好,不容易损伤结肠粘膜,患儿使用更为舒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