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偏头痛患者TCD检测结果分析
【关键词】偏头痛患者;TCD检测;结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5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77-02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诊断主要依据反复的发作史,家族史和体检结果。本文拟对82例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对该病进行辅助诊断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82例中男27例,女55例,男:女=1:2;年龄16~63岁,其中20岁以下组3例(3.7%),20~30岁组8例(9.8%);30~40岁组38例(46.3%);40~50岁组19例(23.2%);50~60岁组9例(10.9%);60岁以上组5例(占6.1%)。各组病程1~10年不等。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及依据①50%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②有典型的发作性头痛、有的呈博动性头痛,有的可以从一侧眶上钝痛开始,后发展到单侧或双侧头痛,有的伴有剧烈呕吐,有的发作严重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③临床大多无典型的神经系统体征;④发作前伴有诱发因素,如月经、饮酒、声、精神因素等等。
1.3 检测方法采用美国AC-2000CV型经颅多普勒血流诊断系统,2MHZ探头,患者取卧位,经颞窗分别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根据血流频谱的峰值、峰时、声频分析患者的血流变化。
1.4 判定标准TCD血流速度的正常值:①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为(72~115)cm/s;②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为(56~92)cm/s;③大脑后动脉收缩期峰值为(38~63)cm/s;④椎动脉收缩期峰值为(36~64)cm/s;⑤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为(45~78)cm/s[1]。
, 百拇医药
2.结果
82例中有41例TCD检测结果正常。其余41例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异常表现。41例共影响92支动脉,其中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及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三种情况。
2.1 血流速度增加共64支动脉,其中大脑中动脉29支,其流速(115~180)cm/s,平均130cm/s;大脑前动脉15支,其流速(95~150)cm/s,平均120cm/s,大脑后动脉2支,流速65cm/s以上,基底动脉3支,流速在(80~110)cm/s,椎动脉15支,流速在(70~100)cm/s。
2.2 血流速度减慢共18支动脉,其中基底动脉6支,左椎动脉6支,右椎动脉6支,流速在(20~40)cm/s,平均30cm/s。
2.3 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共5对动脉,均为大脑前动脉。左右两侧血流速度差别大于20cm/s为不对称。
, 百拇医药
3.讨论
偏头痛的发病机理,认为与脑内外血管和神经递质(单胺氧化酶,5一羟色胺,徐缓激肽)等变化有关[1-2]。Diamands认为偏头痛是因为不同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促发了血小板释放5一羟色胺和单胺氧化酶,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颅外和某些颅内血管收缩所致[3]。本组82例TCD检测结果分析,82例TCD异常者中,表现血流速度增加者有48例(58.5%),且最多见于两侧或单侧的MCA及ACA。表现血流速度减慢的有25例(30.5%)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减慢可能为血管扩张的表现。另外本组注意到除了流速加快或减慢外,流速不对称也是偏头痛在TCD中的一种表现,占本组患者的l1.0%,可能由于血管机能的紊乱所致。由此看到,偏头痛的发生与血管功能的舒缩功能有关,亦符合颅内外血管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
总之,TCD因其能提供实时动态的脑血流动力学资料,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无创伤性、易重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治疗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远申.66例偏头痛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95.
[2] 杜艳芬,王纪佐.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3):314.
[3] 刘俊.33例偏头痛患者的TCD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1):2945-2946., http://www.100md.com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5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77-02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诊断主要依据反复的发作史,家族史和体检结果。本文拟对82例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对该病进行辅助诊断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82例中男27例,女55例,男:女=1:2;年龄16~63岁,其中20岁以下组3例(3.7%),20~30岁组8例(9.8%);30~40岁组38例(46.3%);40~50岁组19例(23.2%);50~60岁组9例(10.9%);60岁以上组5例(占6.1%)。各组病程1~10年不等。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及依据①50%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②有典型的发作性头痛、有的呈博动性头痛,有的可以从一侧眶上钝痛开始,后发展到单侧或双侧头痛,有的伴有剧烈呕吐,有的发作严重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③临床大多无典型的神经系统体征;④发作前伴有诱发因素,如月经、饮酒、声、精神因素等等。
1.3 检测方法采用美国AC-2000CV型经颅多普勒血流诊断系统,2MHZ探头,患者取卧位,经颞窗分别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根据血流频谱的峰值、峰时、声频分析患者的血流变化。
1.4 判定标准TCD血流速度的正常值:①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为(72~115)cm/s;②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为(56~92)cm/s;③大脑后动脉收缩期峰值为(38~63)cm/s;④椎动脉收缩期峰值为(36~64)cm/s;⑤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为(45~78)cm/s[1]。
, 百拇医药
2.结果
82例中有41例TCD检测结果正常。其余41例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异常表现。41例共影响92支动脉,其中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及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三种情况。
2.1 血流速度增加共64支动脉,其中大脑中动脉29支,其流速(115~180)cm/s,平均130cm/s;大脑前动脉15支,其流速(95~150)cm/s,平均120cm/s,大脑后动脉2支,流速65cm/s以上,基底动脉3支,流速在(80~110)cm/s,椎动脉15支,流速在(70~100)cm/s。
2.2 血流速度减慢共18支动脉,其中基底动脉6支,左椎动脉6支,右椎动脉6支,流速在(20~40)cm/s,平均30cm/s。
2.3 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共5对动脉,均为大脑前动脉。左右两侧血流速度差别大于20cm/s为不对称。
, 百拇医药
3.讨论
偏头痛的发病机理,认为与脑内外血管和神经递质(单胺氧化酶,5一羟色胺,徐缓激肽)等变化有关[1-2]。Diamands认为偏头痛是因为不同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促发了血小板释放5一羟色胺和单胺氧化酶,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颅外和某些颅内血管收缩所致[3]。本组82例TCD检测结果分析,82例TCD异常者中,表现血流速度增加者有48例(58.5%),且最多见于两侧或单侧的MCA及ACA。表现血流速度减慢的有25例(30.5%)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减慢可能为血管扩张的表现。另外本组注意到除了流速加快或减慢外,流速不对称也是偏头痛在TCD中的一种表现,占本组患者的l1.0%,可能由于血管机能的紊乱所致。由此看到,偏头痛的发生与血管功能的舒缩功能有关,亦符合颅内外血管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
总之,TCD因其能提供实时动态的脑血流动力学资料,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无创伤性、易重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治疗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远申.66例偏头痛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95.
[2] 杜艳芬,王纪佐.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3):314.
[3] 刘俊.33例偏头痛患者的TCD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1):2945-294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