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513KB,2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正由发展走向成熟烦脑与希望共存、并直接影响个人成功与失败的最关健时期、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未来人生至关重要。现从重庆市铜梁县三所普通乡镇中学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9个班,总计1500人,回收有效问卷1146份。在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对“留守孩”分别做了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与不是留守孩子做了对照,为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025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056-02
1.引言
1.1 问题提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剧变阶段,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矛盾冲突和心理危机,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近年来还时常见到花季少年自杀的报道,令人震惊和痛心。近年来各界加大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多见大中城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对农村乡镇中学调研较少。我们地区没有这方面的调研报道。[1]
1.2 当前由于农村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孩子。所谓的留守孩子,就是年龄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城市打工,孩子却没能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留在农村并需要其它亲人照顾的少年儿童。中国教育报200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并还有增长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日趋频繁,“留守孩”的数量将越来越多。“留守孩”的心理与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应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普遍关注。“留守孩”在寄养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尚不能作出回答。本研究在调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对“留守孩”分别做了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与不是留守孩子做了对照,为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目前,国内对此研究报道较少。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从重庆市铜梁县三所普通乡镇中学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9个班,总计1500人,回收有效问卷1146份。
2.2 测量工具。心理健康量表采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1)强迫症状,简称H1,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是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强迫症状。(2)偏执,简称H2,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相信,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3)敌对,简称H3,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易激动,有想摔东西的冲动等。(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简称H4,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觉得不自在等问题。(5)抑郁,简称H5,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6)焦虑,简称H6,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7)学习压力,简称H7,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8)适应不良,简称H8,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的学习环境等。(9)情绪不平衡,简称H9,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态度多变,学习成绩忽高忽低的问题。(10)心理不平衡,简称H10,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感到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本量表共有60个项目,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由应试者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采用5级评分制,1-2级为正常,3-5级为不健康。[2]
2.3 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班级为单位在年级中随机抽取三班,在研究者的指导下,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并指导学生填写问卷。所得数据通过北大“心理测评工具箱(标准版V5.0)”进行处理,再输入到SPSS11.0软件包进行定性数据的χ2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根据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常模,若任意因子分≥3分,则可列为阳性结果显示。9个班共1146人,各因子分有一项阳性分大于或等于3,统计数据显示有440人,占总人数的38.6%。其中强迫88人次,占7.6%,人际关系105人次,,抑郁71人次,占6.1%,焦虑105人次,占9.1%,学习压力188人次,占16.39%,适应不良110人次,占9.5%,情绪不平衡137人次,占11.94%,心理不平衡114人次,占9.9%。各项阳性检出率(见表1)。
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比较发现,各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二、三年级在这各个因子上得分均明显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年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若任意因子分≥3分,则可列为阳性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阳性症状检出率以此为标准做比较各项阳性检出率(见表2)。
2.4 是否为留守孩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留守孩子与非留守孩子在其10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也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中留守儿童的各项得分表明与非留守儿童差异不大。
3.讨论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心理不健康者占总人数的38.6%,与大中城市心理障碍发生率相差不大。而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比较发现,各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二、三年级在各个因子上得分均明显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年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课业的加重,心理健康问题加大,故从学生进入中学开始,老师及学校就要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农村目前变化较大,家长外出打工的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多,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课业是无力、无法、无心辅导,故随着学业的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加重。由于课业负担重,考试频繁,加上有的教师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部分学生处于恐惧焦虑中。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部份农村中学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在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中,部分存在缺乏自信,苦闷。家庭教育中存在孩子私有制,家长制,或有的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不思进取,社会适应不好,想通过孩子的成功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把焦虑和害怕传染给孩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