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前列腺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关键词】女性前列腺病;超声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26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21-01
女性前列腺病是一种与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十分类似的病症,多由于女性前列腺的非特异性炎症、膀胱颈部纤维缩窄、骨肉增生和神经推敲等诸多因素导致膀胱颈部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彩超对女性前列腺病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是该病一种简便可行的诊断方法。现将我院8例女性前列病的超声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女性前列腺病患者8例,年龄45-69岁,平均54.6岁,均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或渐形加重的排尿困难等症状,其中4例合并输尿管及肾积水,1例合并血尿,1例已致尿潴留,临床多以泌尿系感染或梗阻诊断申请超声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1700型及Philips-DH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患者膀胱充盈后,采用仰卧位,暴露下腹部至耻骨联合,经腹部扫查,首先进行膀胱整体纵横切扫查,观察膀胱壁厚度,内膜面是否平滑,壁及腔内回声有无异常,然后重点扫查膀胱颈部,测量膀胱颈的横径、前后径及周长;嘱患者排尿后测残余尿量V(m1)一0.52×长×宽×厚,对憋尿很多而又有排尿困难的患者,在排尿后稍事休息,在第二次排尿后进行残余尿测量。
2.结果
8例患者膀胱颈均有不同的增生增厚,于女性尿道后部即阴道前壁与膀胱颈之间探及一低回声团,其形似男性前列腺,边界可见,内回声5例基本均质,3例欠均质。其大小范围7例为横径1.5-2.1cm,前后径1.1-1.7cm,周长3.5-5.3cm,残余尿量15-100ml;1例横径2.4cm,前后径2.0cm,周长约7.0cm,排尿困难已致尿潴留,同时双侧输尿管扩张并肾积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6例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例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其中4例膀胱壁明显增厚,粘膜面不光滑,可见膀胱小梁小房形成。
, 百拇医药
3讨论
女性前列腺病又称女性膀胱颈肥厚性梗阻。是由尿道内口向尿道内延伸约1~2cm长的一段管状结构发生肥厚性梗阻所致。病因可能为后天性和先天性两种。后天性常由慢性炎性刺激(如尿道炎)导致膀胱部组织增厚及纤维性挛缩,膀胱颈括约肌与逼尿肌共济失调所致。先天性如有关书籍记载:在女性后尿道绕膀胱出口部位存在一种与男性前列腺组织结构相似的腺体,在胚胎时与男性前列腺同样起源于中胚层,但在发育过程中受染色体影响未能形成前列腺,只留一前列腺残迹。因此在中老年内分泌紊乱时,雌性激素减少,可能诱发膀胱颈组织增生。此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病程多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女性前列腺闭塞综合征”:早期为尿线变细,排尿不畅或尿淋漓不尽,后渐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尿道异物感,尿失禁,少数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血尿等症状,偶尔也会发生尿潴留,肾及输尿管积水,进而影响肾功能。多数患者多并有顽固性尿路感染症状。
超声声像图表现:正常膀胱颈纵切可见前后壁汇合处略增厚,回声减低,呈尖向下的等腰三角形,横切显示膀胱与阴道壁间见一横径<1.5cm,前后径<1.0cm的椭圆形低回声团。女性前列腺病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膀胱颈部低回声团增大,纵切示膀胱颈口尖向下的三角形低回声团增厚呈唇样向膀胱内凸起,横切示膀胱颈低回声团饱满形如男性前列腺,横径≥1.5cm,前后径≥1.0cm,周长≥3.5cm〔1〕。在诊断中应与膀胱肿瘤、单纯性尿道炎鉴别。膀胱肿瘤团块多较大,结合团块所在的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以及回声特点,多角度扫查,可以区分该处低回声团是否来自膀胱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探及肿瘤血流信号。膀胱颈肥厚与单纯性尿道炎均表现出为膀胱颈径线增大,但炎症还可表现为尿道全程壁增厚,内膜毛糙,回声不匀,且治疗效果较好,上述影像可消失。
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且多合并有程度不同的尿路感染症状,临床易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进行诊治,但这样诊断是不完全的。初次按尿路感染症状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但若病因以膀胱颈纤维性缩窄、增生和神经支配失调为主,患者往往易再次复发并加重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引发腺性膀胱炎,故而对于膀胱颈的检查就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在多种检查方法中,超声检查实用、简便、安全无痛苦,不会导致上行感染,能迅速诊断本症并能判断病变程度,为临床诊诊疗提供依据,便于掌握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新房,张青萍.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5., 百拇医药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26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21-01
女性前列腺病是一种与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十分类似的病症,多由于女性前列腺的非特异性炎症、膀胱颈部纤维缩窄、骨肉增生和神经推敲等诸多因素导致膀胱颈部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彩超对女性前列腺病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是该病一种简便可行的诊断方法。现将我院8例女性前列病的超声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女性前列腺病患者8例,年龄45-69岁,平均54.6岁,均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或渐形加重的排尿困难等症状,其中4例合并输尿管及肾积水,1例合并血尿,1例已致尿潴留,临床多以泌尿系感染或梗阻诊断申请超声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1700型及Philips-DH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患者膀胱充盈后,采用仰卧位,暴露下腹部至耻骨联合,经腹部扫查,首先进行膀胱整体纵横切扫查,观察膀胱壁厚度,内膜面是否平滑,壁及腔内回声有无异常,然后重点扫查膀胱颈部,测量膀胱颈的横径、前后径及周长;嘱患者排尿后测残余尿量V(m1)一0.52×长×宽×厚,对憋尿很多而又有排尿困难的患者,在排尿后稍事休息,在第二次排尿后进行残余尿测量。
2.结果
8例患者膀胱颈均有不同的增生增厚,于女性尿道后部即阴道前壁与膀胱颈之间探及一低回声团,其形似男性前列腺,边界可见,内回声5例基本均质,3例欠均质。其大小范围7例为横径1.5-2.1cm,前后径1.1-1.7cm,周长3.5-5.3cm,残余尿量15-100ml;1例横径2.4cm,前后径2.0cm,周长约7.0cm,排尿困难已致尿潴留,同时双侧输尿管扩张并肾积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6例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例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其中4例膀胱壁明显增厚,粘膜面不光滑,可见膀胱小梁小房形成。
, 百拇医药
3讨论
女性前列腺病又称女性膀胱颈肥厚性梗阻。是由尿道内口向尿道内延伸约1~2cm长的一段管状结构发生肥厚性梗阻所致。病因可能为后天性和先天性两种。后天性常由慢性炎性刺激(如尿道炎)导致膀胱部组织增厚及纤维性挛缩,膀胱颈括约肌与逼尿肌共济失调所致。先天性如有关书籍记载:在女性后尿道绕膀胱出口部位存在一种与男性前列腺组织结构相似的腺体,在胚胎时与男性前列腺同样起源于中胚层,但在发育过程中受染色体影响未能形成前列腺,只留一前列腺残迹。因此在中老年内分泌紊乱时,雌性激素减少,可能诱发膀胱颈组织增生。此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病程多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女性前列腺闭塞综合征”:早期为尿线变细,排尿不畅或尿淋漓不尽,后渐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尿道异物感,尿失禁,少数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血尿等症状,偶尔也会发生尿潴留,肾及输尿管积水,进而影响肾功能。多数患者多并有顽固性尿路感染症状。
超声声像图表现:正常膀胱颈纵切可见前后壁汇合处略增厚,回声减低,呈尖向下的等腰三角形,横切显示膀胱与阴道壁间见一横径<1.5cm,前后径<1.0cm的椭圆形低回声团。女性前列腺病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膀胱颈部低回声团增大,纵切示膀胱颈口尖向下的三角形低回声团增厚呈唇样向膀胱内凸起,横切示膀胱颈低回声团饱满形如男性前列腺,横径≥1.5cm,前后径≥1.0cm,周长≥3.5cm〔1〕。在诊断中应与膀胱肿瘤、单纯性尿道炎鉴别。膀胱肿瘤团块多较大,结合团块所在的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以及回声特点,多角度扫查,可以区分该处低回声团是否来自膀胱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探及肿瘤血流信号。膀胱颈肥厚与单纯性尿道炎均表现出为膀胱颈径线增大,但炎症还可表现为尿道全程壁增厚,内膜毛糙,回声不匀,且治疗效果较好,上述影像可消失。
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且多合并有程度不同的尿路感染症状,临床易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进行诊治,但这样诊断是不完全的。初次按尿路感染症状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但若病因以膀胱颈纤维性缩窄、增生和神经支配失调为主,患者往往易再次复发并加重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引发腺性膀胱炎,故而对于膀胱颈的检查就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在多种检查方法中,超声检查实用、简便、安全无痛苦,不会导致上行感染,能迅速诊断本症并能判断病变程度,为临床诊诊疗提供依据,便于掌握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新房,张青萍.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5.,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膀胱 > 膀胱颈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