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m自理模式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
第1页 |
参见附件(2557KB,3页)。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指导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和配合治疗及护理,并与同期行整体护理相比较。结果:运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完全或部分补偿性护理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均明显少于整体护理。结论: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完全或部分补偿性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其经济负担。
【关键词】自理模式;整体护理;脊髓损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06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45-02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的病变,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护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并发症、提高生存率、促进功能恢复及尽量利用残存的功能恢复自理、行动及工作能力[1]。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固然重要,但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对康复的信心同样不容忽视。Orem的自理模式认为:人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和义务,并且通过学习达到自理的需要。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需要,但需要一些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支持教育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2]。如何运用自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参与和配合治疗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人,女性18人,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6.8岁。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39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身心状况和患者的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人,对照组20人。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实验组根据患者的状况实施完全或部分补偿护理,在合适的时机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自理理论的相关知识培训,护患双方根据患者身心状况共同探讨护士和病人应该自理的角色内容及其必要性。对照组按照脊髓损伤患者护理常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和平均住院时间。
1.3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算均数和标准差,进行t检验;定性数据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很多,主要有压疮、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肺不张)、运动系统并发症(关节挛缩、骨折)、泌尿系统并发症(感染、尿潴留)、循环系统并发症(直立性低血压、深静脉血栓)、便秘等,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相应并发症的情况。
表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例)
2.2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待两组患者出院时,计算其住院时间的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X-±S)
3.护理
3.1完全补偿性护理: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部分性脊髓损伤患者12小时内极度疲劳,自理能力极差,医务人员应满足患者所有的需要。首先是生理方面的补偿,如氧气吸入、生命体征的监测、个人卫生等以满足生理的需要,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等。此时,医疗性支持已完全补偿患者自理的不足,护士的行为是完成患者治疗性自理,给予生活上的辅助,患者的行为是被动地接受补偿,也就是进行完全性补偿性护理。第二是心理方面的补偿,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可以给予自理的重要性及自理理论相关知识的指导,尤其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顺利渡过震惊阶段和否认阶段。另外还有社会家庭支持方面的相关补偿。
3.2部分补偿性护理:
3.2.1护患双方共同的角色功能:脊髓损伤患者病情重、效果差、康复时间长,护理人员应经常、反复提供信息和心理支持,重点加强手术前后及预防并发症等宣教,使患者能够理解在接受护理和帮助时,要积极配合,并在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从被动接受治疗、康复、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逐步掌握、实施一些自护手段,提高自我护理技能。
3.2.2护士的角色功能:
3.2.2.1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医务人员是知识和能力的象征,专业护理的指导要能满足患者治疗性自理的需要[3],就需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对新技术的了解与学习。
3.2.2.2情感支持:经常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运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原理、经过和必要性,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且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康复。
3.2.2.3术前指导:脊髓损伤学者认为手术最佳时间为伤后6~12小时[4],所以,护理人员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患者在最佳的时间内送入手术室。同时做好相关内容的指导,如: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床上大小便、鼓励患者多喝水、拐杖的使用、饮食指导等。
3.2.2.4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应向患者解释放置引流管的目的、作用,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数量和颜色。术后第一个八小时的引流液约占术后第一天引流液量的60.93%[5],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约200~300ml为正常,300~500ml为偏多,500ml以上为多,第二天引流量逐渐减少,一般3~5天即可拔管,如置管期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警惕出血的可能和引流管阻塞。
3.2.2.5呼吸道的护理:指导患者定时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肺膨胀和排痰,如发现一侧肺部感染和膨胀不全时,应使患侧居上,轻轻叩击胸背部,以利于肺的膨胀和引流;常规使用雾化液20ml生理盐水+抗生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药物,可使分泌物稀释,便于排痰;患者出现肺不张时,用吸痰管吸出痰液,必要时通知医生用气管镜吸痰;早期实行气管切开是减少呼吸道梗阻和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应注意保持气道的通畅,套管固定牢靠,并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定时吸出套管内分泌物。
3.2.2.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信息,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严密观察患者肢体、躯干的感觉、运动、血运情况并记录,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发症。
3.2.2.7体位的护理:保持安全正确的体位,过床时由3-4名医务人员共同完成,务必保持平衡过床。翻身时由2名以上医务人员完成,并保持脊柱在同一条轴线上,严禁扭曲。
3.2.2.8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
3.2.2.8.1坠积性肺炎。应经常调整患者体位,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痰多者予以雾化吸入并及时吸痰。
3.2.2.8.2压疮。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和局部皮肤按摩,有条件者可用气垫床或翻身床,特别要注意保护骨突部位,使骨突部位悬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