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在头皮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695KB,2页)。
【摘要】目的:使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和头皮胶布固定在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121例6个月~2岁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固定,对照组采用头皮胶布固定。结果:治疗组1h后渗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留置针保留3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用于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易行、固定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等特点。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固定;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43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54-02
头皮静脉输液是婴幼儿疾病治疗和抢救的主要给药途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也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但是由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认知能力等因素,患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配合治疗,所以在穿刺成功后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这也是决定头皮静脉留置输液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往的临床操作中使用头皮胶布固定,但是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时,往往会出现胶布脱落的情况。近年来也有报道使用一次性弹力帽进行固定,但是因为使用弹力帽需要先穿刺后戴帽,临床操作中如果患儿不配合则会因操作繁琐造成固定不及时,导致静脉留置的失败。通过笔者在儿科临床上的实践摸索,设计出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用来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收到较好的效果,并于2009年9月30日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授权公告号CN201316456,专利号ZL200820225604.6。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9月~2009年9月本院儿科病房年龄6个月~2岁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对照组59例,男36例,女23例,均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采用一次性弹力帽改良加工而成,基本结构(见图1)。如(图所示),将一次性弹力帽在特定的头皮静脉区域开一个操作口,将操作口一侧做一个盖口,成为一个活扣,可以牢固固定在操作口处。操作口根据头皮静脉的走行、分布特点[1]分为3型:I型操作口位于顶额区,适于滑车上静脉和眶上静脉静脉穿刺;II型操作口位于顶颞区,适于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静脉穿刺;III型操作口位于顶枕区,适于枕静脉静脉穿刺。
1.3方法:根据治疗组患儿情况佩戴适合型号的自制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在操作口位置上进行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成功后将操作口表面的活扣牢固固定于留置针外,并根据情况调节活扣的松紧度,以求达到最好的固定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皮胶布固定。观察并计算两组1h后渗出率及保留3天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对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的治疗组和使用传统头皮胶布固定的对照组固定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见表1)。
表1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效果比较
注:*P<0.05。
3.讨论
儿科临床操作中,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往往决定了头皮静脉穿刺的最终效果,上述结果表明使用传统的头皮胶布固定方法,头皮静脉留置针1h后渗出率为10%,而随着时间的逐步延长,尽管家长和护理人员精心照顾,保留3天后的成功率仍然只有66%,也就意味着,有1/3的患儿不得不进行重新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痛苦,降低了患儿家长满意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治疗组数据表明,使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可将留置针及输液线的连接部分加以弹力固定,缓冲整条输液线拉力,1h后渗出率仅为1.8%,保留3天后的成功率高达96%,明显地提高了留置效果(P<0.05)。除了避免增加患儿痛苦外,留置针固定效果增强也可以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对促进治疗效果有正相关性,如:小儿哮喘、心衰及其他重症患儿等。
与未进行改良的弹力帽比较,弹力帽必须是先穿刺后佩带固定[2],临床上往往患儿经过头皮静脉穿刺后,情绪上收到刺激,并且自觉穿刺部位的不适异物感导致哭闹,此时再去佩带固定,往往难度较大,而且容易在佩戴时造成针头滑脱。而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套则是通过结构上的改良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患儿情绪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佩戴调整,然后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操作完毕后,立刻扣好活扣,固定及时有效,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又减轻了护士的操作难度,利于调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