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1339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9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的分析,结合15例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特点。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临床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6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57-02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其感染最常见于3~16岁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其肺外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肝炎以及与小儿哮喘发病关系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重症支原体肺炎,应提高对于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的重视。

    1.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MP)自20世纪90年代,已逐渐成为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它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最小病原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革兰染色阴性,会引起小范围流行。目前认为MP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基本倾向于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免疫学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和神经病毒作用等:①支原体直接侵入理论:研究者可以直接从MP肺炎患者胸腔积液、血液、皮肤水疱中或中耳分泌物重分离到肺炎支原体,表明支原体感染机制也引起肺炎支原体血症,这一点病毒感染原理相同,经过血液循环导致各系统器官的病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