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
编号:13705539
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佳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8日 张连刚 龚燕 墙新友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导致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佳的相关因素,对临床血液疾病的治疗作指导。方法 以88例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血小板输注1d之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进行计数,以血小板增高指数以及血小板回收率来对输注的效果进行综合的判定,并分析导致输注效果不佳的原因。结果 88例患者经诊断,31例患者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1例患者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患者患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患者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血小板的输注次数为381次,其中136次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佳,所占的比例为35.70%(136/381)。而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人为因素、多次输注导致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患者肝脾肿大、输注前患者发生感染以及有发热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15.44%(21/136)、17.65%(24/136)、21.32%(29/136)、40.44%(55/136)、5.15%(7/136)。结论 目前临床上之治疗血液性疾病患者的过程中,进行血小板输注,导致输注效果不佳的因素较多,其中感染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随着对患者进行输注次数的增加,输注的效果也会随之减弱。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佳;影响因素;感染

    目前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上针对各类血液疾病并且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症状发生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多为血小板输注,这种成分输血的方法虽然已经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所取得的输注成效并不容乐观。下面本文将分析我院近两年来开展的血小板输注情况,并对输注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88例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为36.5岁,其中31例患者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1例患者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患者患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患者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