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4
编号:13703672
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9日 肖静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探究有效护理的方式。方法 选择2011~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危重患者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在护理前后应用汉密斯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分析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在护理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比例100.0%,严重抑郁的患者较多,比例为54.0%,进行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的降低,抑郁程度为52.0%,和护理前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的增加。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抑郁心理,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有助于临床康复。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特点主要是起病较急,病情较为复杂,生命危险性比较大,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抢救患者的生命[1]。急诊科医务人员通常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物理或者是药物抢救方法,但是,忽视心理护理的作用。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能够极大的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选择50例急诊危重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危重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2~75岁,平均41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为30例,一般外科手术为20例。

    1.2方法 在开始接诊时,急诊护士应当热情的对待患者,在多数情况下,最先接触患者的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之间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当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基础检查。

    在患者面前,急诊护士应当保持沉着、冷静,动作必须敏捷到位,使得患者增加对医院的信任,减小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的基础工作需要做到位,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认真的倾听患者的心里话,让患者发泄内心的情绪。

    1.3指标观察 患者在护理前后,应用汉密斯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0~6分为无抑郁,7~16分为轻微抑郁,17~23分为轻度或者是中度抑郁,大于24分为严重抑郁。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