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例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房颤合并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顺利进行下肢动脉取栓术,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对于有下肢动脉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房颤;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管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1]。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2]。房颤易形成血栓栓子,栓子脱落后随动脉血液流动,最终导致下肢动脉栓塞。我科于2013年8月29日收治了1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动脉栓塞,经过积极地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7岁,因"胸闷憋气15d余,加重2d"于2013年8月29日收入院。既往史:冠心病30余年,合并阵发性房颤病史多年,长期口服"参松养心胶囊、万爽力"治疗,仍有胸闷憋气;高血压20余年;脑梗塞4年;糖尿病9年;直肠癌1年。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2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脉搏短绌,心率96次/min,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无心包摩擦音。神经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肱二、肱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跟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扩冠、控制心率、保护心脏、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住院第11d下午患者出现右下肢麻木、发凉及疼痛,查体:右下肢小腿皮温低,皮色苍白,足趾末梢毛细血管充盈延迟,右侧股动脉搏动弱,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急请血管外科会诊,右下肢彩超结果示:右下肢动脉硬化并粥样斑块形成;右侧股总动脉下段以下管腔内透声差,血流信号充盈不佳,考虑栓塞。因患者年龄较大,又伴发多种疾病,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后,家属同意手术。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准备,于9月9日8am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下肢动脉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24d,治愈出院。
2 护理
2.1心理干预 由于下肢动脉栓塞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都毫无心理准备,加之对此病了解又少,内心感到无助和恐慌。担心患者年龄偏大并伴多种疾病,对于能否耐受手术及术后能否恢复正常存在顾虑。医护人员耐心给其讲解疾病的病因、预后,以及手术方式、方法,解除其思想顾虑,纠正负性心理,安心接受手术。
2.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患者于9月9日11am从手术室返回病房,神志清,略感胸闷憋气,给予持续吸氧3L/min,通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示102次/min,房颤律,血压187/67mmHg,SPo2100%,通知值班医生,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静脉点滴,滴速15滴/min。20min后血压降至176/65mmHg,随后心率、血压缓慢下降,心率维持在64~104次/min,血压维持在152~166/65~84mmHg。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加重的征象,以防心衰的发生。
2.3引流管的管理 患者右侧股部放置一引流管,引流出少许暗红色血性液体。当班护士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时勿使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并做好记录。保持右侧股部敷料干燥整洁,防止被尿液浸湿,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于术后第3d拔除。
2.4患肢的护理 患肢术后制动24h,注意保暖,抬高床头15~20cm,局部禁用冷热敷,因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冷敷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3]。术后患者右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右下肢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温接近正常,疼痛较前明显减轻,但略有肿胀。给予抬高下肢15°,膝关节屈曲15°,这种体位可以使髂静脉呈松弛状态,并且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4],术后第6d患肢肿胀基本消退。禁止在患肢静脉输液,防止穿刺处有微小的栓子形成再次引起栓塞。如发现患肢动脉搏动消失,颜色变的苍白,皮温降低,提示再发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再次溶栓及取栓术。
2.5应用抗凝药物的观察 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齐征)5000IU皮下注射,1次/12h。选择脐周轮流注射,注射后按压时间要长,一般为10min以上,按压部位、角度要准确,以免引起皮下出血。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各项凝血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及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警惕脑出血的发生。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大小便的颜色等,以便早期发现出血征象,及时给予干预。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时动作轻柔,以免引起牙龈出血。
2.6加强基础护理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因患者较瘦弱、自行翻身困难,使用气垫床以预防褥疮的发生。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准确记录出入量,尿量>30ml/h,保持出入量的平衡。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
3 小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而高龄、长期卧床、房颤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栓塞的几率更大,应做好预防,采取主动和被动活动肢体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肢体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4.
[2] 曹娟.法乐氏四联症术后监护及护理体会 [J].局部解剖学杂志,2010,19(3):224-226.
[3]孙燕华,郑碧环.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2):15.
[4]顾君玲.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急诊手术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9(25):83.
编辑/苏小梅, 百拇医药(李杰萍)
关键词:房颤;下肢动脉栓塞;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管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1]。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2]。房颤易形成血栓栓子,栓子脱落后随动脉血液流动,最终导致下肢动脉栓塞。我科于2013年8月29日收治了1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动脉栓塞,经过积极地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7岁,因"胸闷憋气15d余,加重2d"于2013年8月29日收入院。既往史:冠心病30余年,合并阵发性房颤病史多年,长期口服"参松养心胶囊、万爽力"治疗,仍有胸闷憋气;高血压20余年;脑梗塞4年;糖尿病9年;直肠癌1年。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2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脉搏短绌,心率96次/min,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无心包摩擦音。神经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肱二、肱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跟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扩冠、控制心率、保护心脏、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住院第11d下午患者出现右下肢麻木、发凉及疼痛,查体:右下肢小腿皮温低,皮色苍白,足趾末梢毛细血管充盈延迟,右侧股动脉搏动弱,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急请血管外科会诊,右下肢彩超结果示:右下肢动脉硬化并粥样斑块形成;右侧股总动脉下段以下管腔内透声差,血流信号充盈不佳,考虑栓塞。因患者年龄较大,又伴发多种疾病,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后,家属同意手术。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准备,于9月9日8am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下肢动脉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24d,治愈出院。
2 护理
2.1心理干预 由于下肢动脉栓塞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都毫无心理准备,加之对此病了解又少,内心感到无助和恐慌。担心患者年龄偏大并伴多种疾病,对于能否耐受手术及术后能否恢复正常存在顾虑。医护人员耐心给其讲解疾病的病因、预后,以及手术方式、方法,解除其思想顾虑,纠正负性心理,安心接受手术。
2.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患者于9月9日11am从手术室返回病房,神志清,略感胸闷憋气,给予持续吸氧3L/min,通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示102次/min,房颤律,血压187/67mmHg,SPo2100%,通知值班医生,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静脉点滴,滴速15滴/min。20min后血压降至176/65mmHg,随后心率、血压缓慢下降,心率维持在64~104次/min,血压维持在152~166/65~84mmHg。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加重的征象,以防心衰的发生。
2.3引流管的管理 患者右侧股部放置一引流管,引流出少许暗红色血性液体。当班护士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时勿使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并做好记录。保持右侧股部敷料干燥整洁,防止被尿液浸湿,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于术后第3d拔除。
2.4患肢的护理 患肢术后制动24h,注意保暖,抬高床头15~20cm,局部禁用冷热敷,因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冷敷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3]。术后患者右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右下肢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温接近正常,疼痛较前明显减轻,但略有肿胀。给予抬高下肢15°,膝关节屈曲15°,这种体位可以使髂静脉呈松弛状态,并且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4],术后第6d患肢肿胀基本消退。禁止在患肢静脉输液,防止穿刺处有微小的栓子形成再次引起栓塞。如发现患肢动脉搏动消失,颜色变的苍白,皮温降低,提示再发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再次溶栓及取栓术。
2.5应用抗凝药物的观察 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齐征)5000IU皮下注射,1次/12h。选择脐周轮流注射,注射后按压时间要长,一般为10min以上,按压部位、角度要准确,以免引起皮下出血。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各项凝血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及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警惕脑出血的发生。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大小便的颜色等,以便早期发现出血征象,及时给予干预。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时动作轻柔,以免引起牙龈出血。
2.6加强基础护理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因患者较瘦弱、自行翻身困难,使用气垫床以预防褥疮的发生。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准确记录出入量,尿量>30ml/h,保持出入量的平衡。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
3 小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而高龄、长期卧床、房颤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栓塞的几率更大,应做好预防,采取主动和被动活动肢体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肢体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4.
[2] 曹娟.法乐氏四联症术后监护及护理体会 [J].局部解剖学杂志,2010,19(3):224-226.
[3]孙燕华,郑碧环.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2):15.
[4]顾君玲.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急诊手术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9(25):83.
编辑/苏小梅, 百拇医药(李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