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研究(1)
摘要:目的 了解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研究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潜在工作损失绿(W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AWYLL)等指标,对寿光市1993~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疾病负担分析。结果 寿光市1993~2012年PYLLR在8.32‰~17.60‰,AYLL在1.22~2.49岁。伤害PYLL率、WPYLLR,2012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9.28‰、7.95‰,其中交通事故PYLLR、WPYLL率分别下降7.79‰、6.64‰。伤害AYLL、AWYLL,2012年较2007年分别降低1.27岁、1.10岁,其中交通事故分别下降1.07岁、0.92岁。结论 交通事故死亡对寿光市期望寿命和疾病负担影响较大,加强交通管理能提高期望寿命和减轻疾病负担。
关键词:交通管理;伤害;PYLLR;WPYLLR;疾病负担
虽然各地对伤害死亡情况有所报道,但由于各地经济、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疾病负担差异也很大。本研究旨在摸清我市居民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动态掌握寿光市20年来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规律,及时了解影响我市农村居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我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评价疾病控制效果,以及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卫生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死因资料来源于寿光市1993~2012年的疾病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寿光市公安局。按照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下发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进行死亡卡片的收集并进行质量控制,各项指标达到监测质量要求。
1.2研究内容 寿光市居民伤害死因疾病负担情况: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潜在工作损失率(WPYLLR)、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AWYLL)。根据下列公式计算:PYLL=Σ(L-Xi)×Di。式中L为预期寿命(以中国人群期望寿命70岁为标准计算),Xi为死亡年龄组组中值,Di为死亡人数。PYLL率(‰)=PYLL×1000/N,式中N为人口数。AYLL=PYLL/D,D为总死亡人口。WPYLL=Σ(L-Xi)×Di,式中L为停止工作年龄(以60岁为标准计算),Xi为死亡年龄组组中值,Di为死亡人数。WPYLL率(‰)=WPYLL×1000/N,式中N为人口数。AWYLL=WPYLL/D,D为总死亡人口。
1.3统计学分析 将20年所有伤害死亡报告卡片输入疾病监测软件进行伤害死亡率的统计,同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标准。
2结果
2.1意外伤害死亡率变化 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合计死亡4315例,粗死亡率为56.2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9.46/10万,1993~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28%的速度上升,2007达高峰,为68.38/10万,2008年开始出现逐年下降趋势。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男性粗死亡率为78.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2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3.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52/10万。男女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66,P<0.01)。1993~2007年,意外伤害总死亡率男性、女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男性粗死亡率为78.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2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3.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52/10万。男女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χ2=711.66,P<0.01)。1993~2007年,意外伤害总死亡率男性、女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1993~2012年这20年,寿光市的意外伤害死因排序一直在第4位,其构成比、男性的PYLLR、AYLL、以及全部居民意外伤害的PYLLR、AYLL从1993年到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从2007年开始交通事故的年死亡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的PYLLR、AYLL均高于女性,男性的PYLLR、AYLL从1993年到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女性则没有此趋势。
2.2各种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分析 2007年意外伤害平均寿命45.07岁,早死率达86.23%,交通事故、淹死、触电早死率均>90%,较本年度我市平均寿命(70.02岁)减少24.95岁,PYLL率、WPYLL率分别为17.60‰、14.07‰,AYLL、AWYLL分别为2.49岁、1.99岁。2012年意外伤害平均寿命为50.23岁,早死率80.56%,较本年度我市平均寿命(72岁)平均减寿21.77岁,PYLL率、WPYLL率分别为8.32‰、6.12‰,AYLL、AWYLL分别为1.22岁、0.89岁。2012年意外伤害死亡463例,较2007年减少169例,减少40.10%,其中交通事故减少99.41%(168/169);平均寿命较2007年提高5.16岁,早死率较2007年下降5.67%,以淹死平均寿命最短(29.33岁)、早死率最高(96.30%)。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年总数的20.76%,W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工作损失年总数的20.79%,较2007年分别下降15.51%、17.84%。PYLL率、WPYLL率分别为8.32‰、6.12‰,较2007年分别下降9.28‰、7.95‰。AYLL、AWYLL分别为1.22岁、0.89岁,较2007年分别降低1.27岁、1.10岁。, http://www.100md.com(郭昊 刘洪庆)
关键词:交通管理;伤害;PYLLR;WPYLLR;疾病负担
虽然各地对伤害死亡情况有所报道,但由于各地经济、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疾病负担差异也很大。本研究旨在摸清我市居民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动态掌握寿光市20年来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规律,及时了解影响我市农村居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我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评价疾病控制效果,以及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卫生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死因资料来源于寿光市1993~2012年的疾病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寿光市公安局。按照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下发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进行死亡卡片的收集并进行质量控制,各项指标达到监测质量要求。
1.2研究内容 寿光市居民伤害死因疾病负担情况: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潜在工作损失率(WPYLLR)、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AWYLL)。根据下列公式计算:PYLL=Σ(L-Xi)×Di。式中L为预期寿命(以中国人群期望寿命70岁为标准计算),Xi为死亡年龄组组中值,Di为死亡人数。PYLL率(‰)=PYLL×1000/N,式中N为人口数。AYLL=PYLL/D,D为总死亡人口。WPYLL=Σ(L-Xi)×Di,式中L为停止工作年龄(以60岁为标准计算),Xi为死亡年龄组组中值,Di为死亡人数。WPYLL率(‰)=WPYLL×1000/N,式中N为人口数。AWYLL=WPYLL/D,D为总死亡人口。
1.3统计学分析 将20年所有伤害死亡报告卡片输入疾病监测软件进行伤害死亡率的统计,同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标准。
2结果
2.1意外伤害死亡率变化 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合计死亡4315例,粗死亡率为56.2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9.46/10万,1993~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28%的速度上升,2007达高峰,为68.38/10万,2008年开始出现逐年下降趋势。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男性粗死亡率为78.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2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3.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52/10万。男女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66,P<0.01)。1993~2007年,意外伤害总死亡率男性、女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男性粗死亡率为78.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2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3.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52/10万。男女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χ2=711.66,P<0.01)。1993~2007年,意外伤害总死亡率男性、女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1993~2012年这20年,寿光市的意外伤害死因排序一直在第4位,其构成比、男性的PYLLR、AYLL、以及全部居民意外伤害的PYLLR、AYLL从1993年到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从2007年开始交通事故的年死亡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的PYLLR、AYLL均高于女性,男性的PYLLR、AYLL从1993年到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女性则没有此趋势。
2.2各种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分析 2007年意外伤害平均寿命45.07岁,早死率达86.23%,交通事故、淹死、触电早死率均>90%,较本年度我市平均寿命(70.02岁)减少24.95岁,PYLL率、WPYLL率分别为17.60‰、14.07‰,AYLL、AWYLL分别为2.49岁、1.99岁。2012年意外伤害平均寿命为50.23岁,早死率80.56%,较本年度我市平均寿命(72岁)平均减寿21.77岁,PYLL率、WPYLL率分别为8.32‰、6.12‰,AYLL、AWYLL分别为1.22岁、0.89岁。2012年意外伤害死亡463例,较2007年减少169例,减少40.10%,其中交通事故减少99.41%(168/169);平均寿命较2007年提高5.16岁,早死率较2007年下降5.67%,以淹死平均寿命最短(29.33岁)、早死率最高(96.30%)。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年总数的20.76%,W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工作损失年总数的20.79%,较2007年分别下降15.51%、17.84%。PYLL率、WPYLL率分别为8.32‰、6.12‰,较2007年分别下降9.28‰、7.95‰。AYLL、AWYLL分别为1.22岁、0.89岁,较2007年分别降低1.27岁、1.10岁。, http://www.100md.com(郭昊 刘洪庆)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紧急救助 > 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