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眼科就诊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降眼压治疗方案;优质护理组患者同时予以基础、生活和心理等多方位优质护理措施,而常规护理仅给予一般的临床护理方式。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均得以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优质护理组=8.231, t常规护理组=6.218, P<0.05)。而且,优质护理组的眼压为(3.04±1.12)kPa,常规护理组的(3.52±1.36)kPa,优质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111, P<0.05),此外,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χ2=5.026, P<0.05)。结论 专业化、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眼科较为常见一种青光眼类型,约占青光眼的40%~50%,且多发于中老年人[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而诱发眼内压增高,常伴有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和呕吐等临床症状,是眼科的急症,如若治疗或护理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不可逆性失明[2]。因此,如何做好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工作,促使眼内压降低,缓解患者症状和痛苦,对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致盲率,提高治疗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眼科就诊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入院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0例。其中优质护理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51岁;常规护理组男女各15例,年龄52~80岁,平均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治疗护理措施实施前,优质护理组的眼压为(7.08±1.26)kPa,常规护理组的眼压为(7.11±1.30)kPa,两组的眼压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20%甘露醇静脉滴注,醋氮酰胺片、氯化钾缓释片、碳酸氢钠片口服,1%硝酸毛果芸香碱和0.5%噻吗心胺滴眼的治疗方案。患者眼压控制在2.67kPa以下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方式有:①建立新的眼内房水流出途径包括建立眼内前后房之间新的通路(如虹膜周切术);建立新的眼外房水流出途径(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②疏通原来的房水流出途径(前房角切开、小梁切开);③减少房水生成(睫状体冷冻、光凝术) 两组患者均由两名专职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测量并记录眼压,计算平均值。
1.2.2 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组分别给予:①基础治疗护理,包括及时执行医嘱、静脉输液、督促患者服药、复查和复测眼内压等;②心理护理,包括解答患者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疑惑,如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目前病情、治疗方案和预期疗效等,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对诱发因素的防控;同时講解降眼压药物的名称、机理、副作用和注意事项;③生活护理,包括维持病房清洁、清洗护理、饮食营养指导、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加强巡视等;④治疗护理;包括浅前房护理和眼球按摩等。常规护理组则给予医院基础的护理措施。
1.3 资料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student-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60例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得以有效缓解和控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优质护理组=8.231, t常规护理组=6.218, P<0.05)。治疗后,优质护理组的眼压为(3.04±1.12)kPa,常规护理组的(3.52±1.36)kPa,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1, P<0.05)。优质护理组中眼压低于3.0 kPa的有12例,3.01~4.0 kPa有18例,而常规护理组患者眼压低于3.0 kPa仅有5例,3.01~4.0 kPa有17例,4.01~5.0 kPa的有7例,大于5 kPa的有1例。
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优质护理组尚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0%),而常规护理组则有3例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加剧等(10%),两组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 P<0.05)。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意义 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的临床护理措施,全面落实护理的责任和内涵,不仅在思想上还是医疗护理行为上都本着为患者着想的基本点出发,围绕患者的需求来制定措施,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正是结合这一中心,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治疗护理四个方面入手,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满足基本需要,保持舒适的病房患者,协调平衡患者的心理,同时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以提升治疗的疗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眼科的常见急症,具有较高的致盲率,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眼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同时患者发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精神刺激等心理诱因,因此多数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恐惧和疑虑心理[4]。这个阶段如若仅仅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通常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接受疾病、了解病情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能起到药物或手术所预料之外的疗效。
3.2 优质护理措施多样化实施的必要性及其提高疗效的作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罹患该病易导致患者的视力下降、模糊等症状,促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心理等多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6]。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患者的治疗护理,促使临床症状的缓解,降低患者眼压,促进视力功能的恢复,同时在控制眼压的同时还可适当地向患者降解疾病的基础知识,督促有必要行手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防止疾病复发。②对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焦虑的患者则应针对性地依据患者的特点、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利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策略和措施,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③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则需要护理时时刻观察术眼情况,密切注意是否出现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等情况,以便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④注意防护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包括给予加床栏、告知起床后不要立即下地、夜间开壁灯等,保证患者不因视力模糊而发生摔伤或碰撞。
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还发现,优质护理组所采用的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促疗效作用,主要表现为眼压缓解的显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由此可充分表明,专业化、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参考文献:
[1]孔令圳, 王卫群.青光眼诊断与治疗学[M].郑州: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8.
[2]苏连荣,李琦,魏海霞.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 2013,13(6):1181-1183.
[3]黄仕明,罗映红,权明桃,等.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 [J].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13):1174-1175.
[4]杨新光,陈莉,陈蕊.青光眼心理特征和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37-1740.
[5]李娟,马晓华,毕宏生.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的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 1741-1743.
[6]王俊荣,杨晓霞,郝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4): 45-46.编辑/王敏, 百拇医药(黄春玲)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眼科较为常见一种青光眼类型,约占青光眼的40%~50%,且多发于中老年人[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而诱发眼内压增高,常伴有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和呕吐等临床症状,是眼科的急症,如若治疗或护理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不可逆性失明[2]。因此,如何做好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工作,促使眼内压降低,缓解患者症状和痛苦,对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致盲率,提高治疗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眼科就诊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入院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0例。其中优质护理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51岁;常规护理组男女各15例,年龄52~80岁,平均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治疗护理措施实施前,优质护理组的眼压为(7.08±1.26)kPa,常规护理组的眼压为(7.11±1.30)kPa,两组的眼压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20%甘露醇静脉滴注,醋氮酰胺片、氯化钾缓释片、碳酸氢钠片口服,1%硝酸毛果芸香碱和0.5%噻吗心胺滴眼的治疗方案。患者眼压控制在2.67kPa以下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方式有:①建立新的眼内房水流出途径包括建立眼内前后房之间新的通路(如虹膜周切术);建立新的眼外房水流出途径(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②疏通原来的房水流出途径(前房角切开、小梁切开);③减少房水生成(睫状体冷冻、光凝术) 两组患者均由两名专职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测量并记录眼压,计算平均值。
1.2.2 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组分别给予:①基础治疗护理,包括及时执行医嘱、静脉输液、督促患者服药、复查和复测眼内压等;②心理护理,包括解答患者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疑惑,如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目前病情、治疗方案和预期疗效等,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对诱发因素的防控;同时講解降眼压药物的名称、机理、副作用和注意事项;③生活护理,包括维持病房清洁、清洗护理、饮食营养指导、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加强巡视等;④治疗护理;包括浅前房护理和眼球按摩等。常规护理组则给予医院基础的护理措施。
1.3 资料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student-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60例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得以有效缓解和控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优质护理组=8.231, t常规护理组=6.218, P<0.05)。治疗后,优质护理组的眼压为(3.04±1.12)kPa,常规护理组的(3.52±1.36)kPa,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1, P<0.05)。优质护理组中眼压低于3.0 kPa的有12例,3.01~4.0 kPa有18例,而常规护理组患者眼压低于3.0 kPa仅有5例,3.01~4.0 kPa有17例,4.01~5.0 kPa的有7例,大于5 kPa的有1例。
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优质护理组尚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0%),而常规护理组则有3例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加剧等(10%),两组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 P<0.05)。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意义 优质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的临床护理措施,全面落实护理的责任和内涵,不仅在思想上还是医疗护理行为上都本着为患者着想的基本点出发,围绕患者的需求来制定措施,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正是结合这一中心,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治疗护理四个方面入手,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满足基本需要,保持舒适的病房患者,协调平衡患者的心理,同时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以提升治疗的疗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眼科的常见急症,具有较高的致盲率,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眼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同时患者发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精神刺激等心理诱因,因此多数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恐惧和疑虑心理[4]。这个阶段如若仅仅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通常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接受疾病、了解病情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能起到药物或手术所预料之外的疗效。
3.2 优质护理措施多样化实施的必要性及其提高疗效的作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罹患该病易导致患者的视力下降、模糊等症状,促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心理等多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6]。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患者的治疗护理,促使临床症状的缓解,降低患者眼压,促进视力功能的恢复,同时在控制眼压的同时还可适当地向患者降解疾病的基础知识,督促有必要行手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防止疾病复发。②对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焦虑的患者则应针对性地依据患者的特点、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利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策略和措施,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③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则需要护理时时刻观察术眼情况,密切注意是否出现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等情况,以便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④注意防护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包括给予加床栏、告知起床后不要立即下地、夜间开壁灯等,保证患者不因视力模糊而发生摔伤或碰撞。
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还发现,优质护理组所采用的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促疗效作用,主要表现为眼压缓解的显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由此可充分表明,专业化、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参考文献:
[1]孔令圳, 王卫群.青光眼诊断与治疗学[M].郑州: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8.
[2]苏连荣,李琦,魏海霞.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 2013,13(6):1181-1183.
[3]黄仕明,罗映红,权明桃,等.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 [J].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13):1174-1175.
[4]杨新光,陈莉,陈蕊.青光眼心理特征和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37-1740.
[5]李娟,马晓华,毕宏生.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的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 1741-1743.
[6]王俊荣,杨晓霞,郝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4): 45-46.编辑/王敏, 百拇医药(黄春玲)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