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7
编号:13698505
螺旋CT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9日 冯建青
第1页

    参见附件。

     医学上曾有相关报道[7],当肿瘤部位为黏膜层时,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可达60%,且随着肿瘤侵犯度的提升而显著增加。在本次所选的50例患者中,存在一部分患者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胆管细胞癌的转移,并分布于胰头周围、肝门区、腹主动脉旁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其中,在胰腺周围很容易观察到团簇的淋巴结肿大,这一CT表现非常容易导致病情的误诊,为术前诊断增加了难度,实际上CT检测进度十分容易落后病变进度。这就表明,相关医护人员要结合临床经验,将CT检测结果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进行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另外,胆管细胞癌病例中,肝浸润相对常见,大约占到30%的比例。在本次临床实验中,我们通过螺旋CT、手术和病理分析等方式对于肿瘤局部侵犯所导致的淋巴结转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淋巴结转移还是肿瘤侵犯的CT结果都表现出特异性较高的阳性检验指标,CT检测性肿瘤局部侵犯的敏感性较低,十分不容易判断胆管浸润范围,但通过CT可以显著判断实质性脏器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局部侵犯,因此当CT显示肿瘤处于阳性晚期,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

    肝门部胆管紧邻肝内血管,同处一个血管鞘内,因此胆管细胞癌容易包绕、浸润这些血管,或沿着肝管往肝内部扩散。在平扫CT图像上,胆管细胞癌生长所形成的软组织与门静脉密度具有极高的相似度,肿块强化会呈现高密度状,及时增强CT扫描的强度也很难将其与血管进行区分,因此需要建立螺旋CT多方位扫描,来排除门静脉血管的干扰[8]。在门脉期及动脉期,螺旋CT能够通过多方位扫面有效判断出血管侵犯及肿块存在的范围。根据临床医学资料,肝门部的胆管细胞癌主要有以下CT表现[9]:通常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起源部位为主肝管,在肝管左右及近肝总管1cm范围内也会有发生,胆管细胞癌伴随硬肿块,浸润生长。基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具有较小的内径,及肿瘤所在部位和病程存在差异,胆管会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范围内的扩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