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1
编号:13693776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9日 金迪 金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12月沈阳市急救中心收治的785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饮酒史、吸烟史、体力劳动情况、发病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结果 通过影响PDT的单因素分析,PDT>2h组患者与PDT≤2h组患者相比较,年龄偏大[(64.9±10.8)岁,(59.5±12.5)岁],夜间发病者较多[168例(36.6%),92(28.2%)],初中以下学历者较多[227例(49.5%),138例(42.3%)],而吸烟者[95例(20.7%),103例(31.6%)]、饮酒者[132例(28.8%),118例(36.2%)]较少。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学历、来院方式与PDT相关。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来诊方式是PDT的危险因素,加强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慢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AMI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来院就诊方式,可以起到缩短PDT降低AMI病死率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院前急救;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心肌梗死猝死人数逐年上升。此病50%患者死亡发生在发病1h内,目前认为从患者出现症状到接受再灌注治疗最好在1h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是最重要的致死因素,因此缩短PDT,可极大地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我们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5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85例,男534岁,女251岁。年龄27~90岁,平均年龄(62.7±11.8)岁。结合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动态观察、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确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