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中药
摘要:目的 采用中药熏洗坐浴,配合基础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外科住院患者9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进行中药熏洗,并配合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进行中药熏洗坐浴的患者,没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出院时患者肛门部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中药熏洗以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有效,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护理
痔是一种常见肛肠疾病,常因饮食不洁,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我院2012年~2013年9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配合基础治疗,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外科住院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18~82岁,平均46.9岁,均为混合痔患者。
1.2方法 按照病证选定处方,经煎药机煎成每袋200 mL,6袋/剂,于患者术后第1 d首次排便之后,进行熏洗、坐浴。准备好布单、毛巾,将煎好的药1剂加热至50°C~70°C,倒入每个患者专用盆内,可加适量的食用盐,置盆于专制的坐浴架内,指导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暴露臀部,坐于坐浴架上,让蒸腾的药气熏蒸10min左右,待水温降至35°C~40°C或患者自觉温度适宜时,让患者坐入盆内,1~2次/d,20~30 min/次,坐浴完毕,清洁局部皮肤,用清洁软毛巾擦干会阴部,协助整理衣着,常规换药。
1.3疗程 治疗均以7 d为1疗程,完成1疗程评价疗效。
1.4结果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进行中药熏洗坐浴的患者,没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无大出血的情况发生,拆线前每日均用止痛药的有2例,阵发性疼痛但能忍受的有5例,其余的均只大便时有轻微疼痛,所有患者均在10~12 d出院,出院时患者肛门部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出血及异常分泌物的发生。
2护理
2.1健康教育 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被公认为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指导患者保持肛门清洁,坚持每晚中药坐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蹲坑时间过长。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或粗糙内裤。忌久坐、久站。术后24 h内尽量控制大便,以避免排便时对创口带来不利影响,如水肿、出血、疼痛等[2]。尽早在床上活动双下肢、翻身,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有尿意时及时排空小便,防止尿潴留的发生。术后第4 d进行提肛运动[3],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2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无需禁食,宜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但禁食水果、牛奶等润肠通便饮食及辛辣刺激之品,慎食面食、豆制品等胀气之品[3]。术后第1d进食半流质饮食,多饮水。术后第2 d改为普食,嘱患者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排便通畅。气滞血淤者给予补中益气温阳之品,如羊肉、牛肉、山药、大枣等,脾虚气陷者,宜补脾宜气甘平或甘温之品,如鱼肉、蛋类等,忌酸冷食物如阿胶、甲鱼、山楂、甘橘等,湿热下注证可选食健脾利湿之品如薏苡仁、绿豆等,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2.3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患者术后疼痛不要紧张,疼痛难忍时可应用止痛药。告知患者饮食宜忌的重要性,不要顾忌进食后排大便会导致伤口疼痛,正确的饮食既可保持大便的通畅,还可增加营养,促进伤口很好的愈合。积极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4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加盖衣被,夏天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饭前饭后30 min不宜进行该项操作,女性经期、中药过敏者禁止进行中药坐浴。药液温度适宜,以防过热导致烫伤,过冷导致蒸汽不够,达不到治疗目的。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讨论
3.1痔疮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疼痛、肛门坠胀、肛周水肿、感染等。疼痛是其最常见的问题,中医认为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损伤经络,湿热毒邪乘袭致静脉不通所致。肛门坠胀、水肿是由于术后机械或炎性刺激所致,感染则以侵袭性感染为主,辨证选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中药熏洗坐浴。
3.2熏洗疗法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见的传统外治方法,使用方便,药简价廉,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方法是将中药煎汤煮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的药气熏洗患部,待药液稍温后,再坐浴洗涤患部的一种技术[4]。其作用原理是利用中药汤剂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局部皮肤、血管和神经,从而达到疏通腠理,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杀虫止痒的目的。肛门部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金刀创伤致络损经伤,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或因创口湿热下注,热毒内壅,经络受损,血行淤阻或因患者情志不畅,淤则不通,不通则痛。故其治则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
3.3中药方剂选用大黄、黄芩、黄柏、乳香和赤芍等,其中大黄、赤芍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黄芩、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药理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大黄、乳香、赤芍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中乳香还具有消肿生肌的功效,诸药合用即能达到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生肌的目的。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中药熏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透过皮肤、黏膜作用于人体,促使脉络疏通,气血流畅。药液的浸泡清洗又能使创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78-780.
[2]潘颖丽,高彩霞.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混合痔的护理[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7(32):21.
[3]张春花,张建虹.临床护理路径在痔病PPH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10(32):59-61.
[4]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3.
编辑/张燕, 百拇医药(龚琼艳)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护理
痔是一种常见肛肠疾病,常因饮食不洁,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我院2012年~2013年9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配合基础治疗,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外科住院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18~82岁,平均46.9岁,均为混合痔患者。
1.2方法 按照病证选定处方,经煎药机煎成每袋200 mL,6袋/剂,于患者术后第1 d首次排便之后,进行熏洗、坐浴。准备好布单、毛巾,将煎好的药1剂加热至50°C~70°C,倒入每个患者专用盆内,可加适量的食用盐,置盆于专制的坐浴架内,指导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暴露臀部,坐于坐浴架上,让蒸腾的药气熏蒸10min左右,待水温降至35°C~40°C或患者自觉温度适宜时,让患者坐入盆内,1~2次/d,20~30 min/次,坐浴完毕,清洁局部皮肤,用清洁软毛巾擦干会阴部,协助整理衣着,常规换药。
1.3疗程 治疗均以7 d为1疗程,完成1疗程评价疗效。
1.4结果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进行中药熏洗坐浴的患者,没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无大出血的情况发生,拆线前每日均用止痛药的有2例,阵发性疼痛但能忍受的有5例,其余的均只大便时有轻微疼痛,所有患者均在10~12 d出院,出院时患者肛门部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出血及异常分泌物的发生。
2护理
2.1健康教育 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被公认为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指导患者保持肛门清洁,坚持每晚中药坐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蹲坑时间过长。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或粗糙内裤。忌久坐、久站。术后24 h内尽量控制大便,以避免排便时对创口带来不利影响,如水肿、出血、疼痛等[2]。尽早在床上活动双下肢、翻身,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有尿意时及时排空小便,防止尿潴留的发生。术后第4 d进行提肛运动[3],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2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无需禁食,宜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但禁食水果、牛奶等润肠通便饮食及辛辣刺激之品,慎食面食、豆制品等胀气之品[3]。术后第1d进食半流质饮食,多饮水。术后第2 d改为普食,嘱患者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排便通畅。气滞血淤者给予补中益气温阳之品,如羊肉、牛肉、山药、大枣等,脾虚气陷者,宜补脾宜气甘平或甘温之品,如鱼肉、蛋类等,忌酸冷食物如阿胶、甲鱼、山楂、甘橘等,湿热下注证可选食健脾利湿之品如薏苡仁、绿豆等,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2.3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患者术后疼痛不要紧张,疼痛难忍时可应用止痛药。告知患者饮食宜忌的重要性,不要顾忌进食后排大便会导致伤口疼痛,正确的饮食既可保持大便的通畅,还可增加营养,促进伤口很好的愈合。积极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4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加盖衣被,夏天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饭前饭后30 min不宜进行该项操作,女性经期、中药过敏者禁止进行中药坐浴。药液温度适宜,以防过热导致烫伤,过冷导致蒸汽不够,达不到治疗目的。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讨论
3.1痔疮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疼痛、肛门坠胀、肛周水肿、感染等。疼痛是其最常见的问题,中医认为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损伤经络,湿热毒邪乘袭致静脉不通所致。肛门坠胀、水肿是由于术后机械或炎性刺激所致,感染则以侵袭性感染为主,辨证选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中药熏洗坐浴。
3.2熏洗疗法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见的传统外治方法,使用方便,药简价廉,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方法是将中药煎汤煮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的药气熏洗患部,待药液稍温后,再坐浴洗涤患部的一种技术[4]。其作用原理是利用中药汤剂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局部皮肤、血管和神经,从而达到疏通腠理,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杀虫止痒的目的。肛门部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金刀创伤致络损经伤,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或因创口湿热下注,热毒内壅,经络受损,血行淤阻或因患者情志不畅,淤则不通,不通则痛。故其治则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
3.3中药方剂选用大黄、黄芩、黄柏、乳香和赤芍等,其中大黄、赤芍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黄芩、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药理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大黄、乳香、赤芍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中乳香还具有消肿生肌的功效,诸药合用即能达到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生肌的目的。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中药熏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透过皮肤、黏膜作用于人体,促使脉络疏通,气血流畅。药液的浸泡清洗又能使创口洁净,祛除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78-780.
[2]潘颖丽,高彩霞.外痔切剥辅助PPH治疗混合痔的护理[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7(32):21.
[3]张春花,张建虹.临床护理路径在痔病PPH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10(32):59-61.
[4]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3.
编辑/张燕, 百拇医药(龚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