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5
编号:13689211
儿童中应用口服尼美舒利制剂退热的安全性分析及疗效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6日 张萍 卢金淼 高璇 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尼美舒利是临床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既往研究发现尼美舒利对患儿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较为常见,一度被称为"儿童夺命退烧药"。 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对尼美舒利的说明书进行了修改:禁止12岁以下儿童的儿童使用。国内对尼美舒利的使用多用于儿科退热,该通知发布后对国内的部分药厂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于尼美舒利对儿童造成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尼美舒利的药理特性及用药后的风险进行了阐述,同时为家长提供了退烧药的合理选择。

    1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

    病原体进入机体内部后会导致炎症的发生,同时体内的巨噬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造成环氧合酶催化保内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会对患者的大脑体温调控造成一定的影响,促使患者温度升高,表现出发烧症状。非甾体抗炎药物对环氧合酶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能阻碍前列腺素的生成,直接起到退烧的作用。环氧合酶包括环氧合酶1和环氧合酶2。通常抑制环氧合酶1会对胃粘膜造成伤害,导致患者胃出血,而抑制环氧合酶2即可起到退烧的功效。所以选择环氧合酶2效果更强的药物,环氧合酶1效果弱的药物,能更好的起到退烧的作用。

    阿司匹林作为第一代非甾体抗炎药物,容易引发胃出血的发生。第二代甾体抗炎药物包括布洛芬与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能同时抑制环氧合酶1与环氧合酶2,但其抑制环氧合酶2的作用强于环氧合酶1,能起到更好的抗炎、退烧及镇痛作用;乙酰氨基酚也能同时抑制环氧合酶1与环氧合酶2,但不具有抗炎的租用。

    现代药物研究的思路是寻找靶点作用性更强、剂量使用更小的药物,不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不良反应更小。尼美舒利是第三代甾体抗炎药物,对环氧合酶2的受体靶点具有更强的选择性,且其对环氧合酶2的抑制性相比布洛芬更强,能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1]。

    2尼美舒利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非甾体抗炎药物种类较多,按照其有效成分且具有退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3种:布洛芬、乙酰氨基酚与尼美舒利。现阶段,全球对于小儿退热药的唯一许可是乙酰氨基酚。尼美舒利在解热镇痛上具有良好的作用,其用药时间短、药物见效快,同时能降低胃肠道出血及消化性溃疡的副作用,曾被一致认为是安全性高、药物生物利用率高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尼美舒利是1985年产于意大利的药物,先后有50余个国家对其进行使用,我国在1998年批准尼美舒利上市,于2002年批准其适用于儿童,于2011年通知禁止用于<12岁的儿童,而德、法、英三国则从未允许其作为儿童退热药物使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