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5
编号:13688968
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6日 李志军 谢炳玓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观察用药前后患者易损斑块的检出率及颈动脉IMT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易损斑块的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普罗布考;易损斑块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高死亡的疾病,研究提示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的血栓形成是造成临床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1],故积极研究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探讨普罗布考对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对象为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月住院和门诊患者100例,均经彩色超声检查明确存在颈动脉易损粥样斑块。入选标准:排除肿瘤、肝脏病变、感染性疾病,近期无重大外伤、手术史。100例患者(其中男79例,女21例,年龄41~7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率、饮酒率、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1.2.1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在我院超声科由同一超声科医师检查,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10MHz,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CCA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观察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中层局部IMT≥1.2 mm定义为粥样斑块。硬斑为斑块回声增强,可伴有明显声影;软斑为弱回声,等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后不伴声影。本研究将软斑与混合性斑块为易损斑块,硬斑为稳定斑块[2]。

    1.2.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基本相同,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 m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