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
第1页 |
参见附件。
:目的 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63例,配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选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 ETV)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服用LAM(100mg/d),B组服用ADV(10mg/d),C组服用ETV(0.5 mg /d)治疗,观察患者12个月时血清生化指标及病毒载量变化。结果 各组HBV病毒DNA载量、ALT指标、Child-Pugh评分在12个月后均有大幅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ETV组患者HBV病毒DNA载量下降程度及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LAM 组和ADV 组,与LAM组和AD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降低HBV病毒DNA载量,有效提高HBeAg转阴率,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中ETV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肝炎类疾病,临床常伴发肝硬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时常引起多种高危并发症,临床统计肝硬化患者中,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导致的占主要群体。据报道,由于HBV病毒的持续复制导致肝脏炎症反应、纤维化持续存在,是慢乙肝进展至肝硬化的主要因素[1]。因此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的进展,必须重视对HBV 病毒持续复制的控制。本文对比分析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病毒载量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按照标准诊断的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共163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