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8
编号:13683933
临床护士对中药输液微粒控制认知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7日 康玉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对于中药输液微粒控制的认知进行分析,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3所医院相关科室共150例临床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3%的护士肉眼见过输液微粒,50%的护士认为有必要使用精密输液器,90%的护士认为输液微粒可造成人体的严重损害,8%的护士认为输液微粒不可避免,无需特别处理,92%的人采取摇匀/等待溶解/更换另配等。结论完善临床护士控制中药输液微粒的相关认知,可有效减少由输液微粒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输液微粒;不良反应;认知

    静脉输液疗法是现代医疗一种常用的有效措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中药注射剂(TCMI)因其药物成分较复杂,不少研究报道中药注射液中存在着大量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或长期的危害,表现为:过敏反应、热源样反应、微血栓形成、异物肉芽肿及肺动脉高压,等[1]。随着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降低药物不溶性微粒,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正越来越被重视。通过调查作为医疗主体行为的医护人员对输液微粒认知及如何避免和处理输液微粒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应措施,提高医护人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减少微粒对患者的损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较多不同科室、不同学历临床在职护士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问卷设置根据本次调查目的,研究者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临床护士对中药输液微粒来源控制的认知行为因素调查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受调查者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所在科室等;对输液微粒相关的认知情况:输液器的类型、输液微粒的处理、微粒不良反应,等[2]。

    1.3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各科室临床护士进行当面访问,现场作答来收集资料并当场回收,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3]。

    1.4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χ2表示。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本市3所三甲医院各相关科室护士共150例,其中学历为本科81例,本科以下(大专、中专)69例,发放问卷调查150份,当场回收1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

    2.2对输液微粒的认知情况150例护士中,81.3%的护士肉眼见过输液微粒,50%的护士认为有必要使用精密输液器,90%的护士认为输液微粒可造成人体的严重损害,但是并未亲眼见过其不良反应;对于输液微粒的处理方式,8%的护士认为不可避免,无需特别处理,92%的人采取摇匀/等待溶解/更换另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