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9
编号:13683012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4日 《医学信息》 201419
     3讨论

    患者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回到ICU仍然处于麻醉状态,此时患者的生理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如:因组织灌注不良而多见代谢性酸血症;低血钾为主的电解质失衡的发生较显著;红细胞破坏,凝血机制紊乱;低血压,低灌注量与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造成肾功能减退等。因此,除适期手术外,完善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监护、适宜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手术耐受性与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而一系列的术后监护中,呼吸和循环的管理始终是重中之重[2]。

    3.1循环系统监护除术中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外,术后维护好循环功能同样重要。首先应观测患者的体重变化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据文献报道,术毕体重若比术前增加5%以内,则术后血压平稳,预后良好;若增加10%~20%则预后不佳。说明体外循环后,体内存在体液重分布,需要适量的液体量,但过量的输液将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损害。由于患者术前禁食及体外循环所致体液重分布,另外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与手术时间均较短,不能在短时间内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同时因患者术后末梢温度恢复较快,使周围血管扩张,造成患者术后血容量欠缺。心脏手术本身对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上因素容易导致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术后必须严密监视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核心为血压与CVP及心功能监测。本研究采用通过桡动脉测压管连接压力传感器连接监护仪连续测量动脉压;同时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它能反应右心功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心功能监测往往采用漂浮导管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