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
编号:13683444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 "乙肝免疫耐受期"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4日 《医学信息》 201419
     "未病先治"的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难经》、《黄帝内经》开始,在秦汉时期《金匮要略》、《伤寒论》进一步发展。通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提倡,进一步完善,并视为卫生工作者的最高境界。"未病先治"的理论内涵:早在《周易》中提出"君子对疾病进行思考和预防,"一些人认为这是"预防为主"的经典名词的第一个来源。 "未病"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的《素问· 四气调神论》的文章中,原指无疾病发生的健康状况。伴随医学的不断发展,这个范围的已经扩展,有三个方面来解释其含义:①未病先防,即"预防";②发现征兆,早治疗; ③已经发生的疾病要预防其发生恶化[1]。

    1未病先防

    追求健康,不生病的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人类社会的发展迅速,生活质量的提高让这种愿望更加强烈。"未病先防"就是一种要达到健康状况的战略思想,也是"治未病"的核心理论。首先,来自2个方面:①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四季养生对疾病预防的积极意义。《内经》强调了四季养生之道,也提出要躲避外部的侵袭,内养精神,节制饮食,注意起居,劳逸结合,控制色欲,调节情态等全面的养生方法,像《内经》中提及的,"知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出了人在没有生病之前,对运用养生来预防疾病的一种更高一层的追求理念;②对医生的要求高,应把如何进行正确的养生的道理运用到整个治疗的过程中。

    2早发现、早治疗

    "善治"的前提是明确的诊断,明察秋毫,这是"治未病"的重要基础。发现该疾病的迹象,病情的诊断是可以预见的。在疾病早期,病情是潜在的,尚未发现,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谓,不知道疾病发生的情况就不知道其类型;或者是疾病轻浅,只看到疾病发生的先兆,容易忽视。前者被称为"潜在的疾病未生病状态"[2]是指身体有潜在的病理表现,还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在"潜伏期",不符合"显现"的标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