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19
编号:13683041
院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4日 冯庚 靳建萍 张海涛
第1页

    参见附件。

     3.3普罗帕酮的疗效与患者心室率、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及心动过速类型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普罗帕酮的疗效与患者的心室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1),提示患者心室率与普罗帕酮的疗效呈正性频率依赖,即患者心率越快,治疗效果越好。其机理是普罗帕酮有较强的Na+通道抑制作用,该药进入人体后在Na+通道开放期(0相)和平台期(2相)与Na+通道结合,而在舒张期(4相)与其解离。由于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的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减少了普罗帕酮与钠通道的解离时间,且心率越快,结合能力越强,解离时间越短,因此解离率越低,使普罗帕酮的减慢传导的作用越强,治疗效果就越好。这就是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正性频率依赖效应的理论基础。因此急救医生在面对超快的心动过速时不必紧张,反而在治疗相对较慢心率(如<150次/min)的心动过速时要充分估计治疗的难度。

    本研究显示心律失常的类型与疗效则显著相关(P<0.001)。其中疗效最好的是窄QRS波心动过速,然后依次是宽QRS波心动过速、窄QRS波房颤、宽QRS波房颤(P<0.001),混合心律失常因例数较少故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4本研究的不足之处①由于院前急救时缺乏电生理检查设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