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3
编号:13677403
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60例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1日 朱风彬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通脱法针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观察组,采取通脱法针刺治疗,选择同期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对照,采取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为28.33%和78.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分级评分(0.5±0.3)分,对照组眩晕分级评分(2.4±0.6)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脱法针刺操作简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通脱法针刺;疗效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研究认为该病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种脑血管病变,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病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迁延[1],且容易诱发其他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相关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血管栓塞,单纯使用西医药物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欠佳,总有效率在70%左右[2],且治疗后容易出现反复,需要长期用药控制。中医针刺是我国的传统瑰宝,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中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该病在中医中属于"眩晕病"范畴,通脱法针刺是由我国江苏省著名中医学家程子俊主任独创的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针刺疗法,本研究对其在该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观察组,男24例(40%),女36例(60%),年龄42~72岁,平均(56.8±6.8)岁,病程1~20年,平均(10.6±5.6)年,以同期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对照组,男25例(41.67%),女35例(58.33%),年龄40~73岁,平均(56.6±6.4)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10.2±5.4)年,两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两组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