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
摘要:目的 针对基层医院如何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通过健全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质量体系、定期组织培训、重视硬件投入、加强日常监管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加强基层医院临床输血的管理,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结论 基层医院只要领导重视,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体系,加强日常培训和适当的硬件投入,并辅以严格的监管,在临床输血的科学合理性、安全性方面同样能取得不菲的成绩。
关键词:临床输血;管理;基层医院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挽救了许多濒危的患者,但它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如何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也一直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卫生部于2012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其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做为一些基层医院,在面临患者多,任务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也给医院管理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 健全组织结构
基层医院也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该专(兼)职人员最好是医务部门或输血科(血库)负责人,熟练掌握临床输血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工作组成员应涵盖涉及临床输血的所有部门,包括医务部门、输血科(血库)、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
2 明确岗位职责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明确临床输血全过程的岗位职责,包括管理岗位和各技术岗位。工作组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并监督实施、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指导并推动临床输血新技术等等。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负责制定血液储备计划并及时预定、入库、储存和发放等、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包括标本管理)等等。医师负责输血前患者适应证的评估、输血前履行告知义务、输血申请(包括常规输血和急诊输血)、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控处理和输血后的疗效评价等等。护士负责执行输血医嘱,包括血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血液的领取和输注、输血过程的护理等等。
3 完善质量体系
基层医院也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应当覆盖从血液的预定直至安全输入到患者体内。特别是体系文件的编写一定要有可操作性,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符合本单位实情和工作实际,能够明确地指导输血相关医护技等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何时、何地、何人、依据何文件、做什么、如何做及保留什么记录等,以避免人为因素的随意性[1]。目前指导我国临床输血的法规性文件仅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和上级医疗机构相比,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和操作技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规范的体系文件和严谨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
4 定期组织培训
长期以来,基层医院由于人员少、任务重,甚至经济状况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而有计划、连续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受训者的理论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得到有效的改进,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胜任其从事的工作。针对基层医院的培训应更具有针对性,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用血相关知识、血液基本常识等必须普及培训,医师重点培训输血适应证的掌握、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地监控和正确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特殊输血等等。护士重点培训血标本的采集、输血过程的护理、特殊血液的输注、特殊患者的输血护理、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等。输血科人员重点培训血液库存管理、血标本的管理、输血相关免疫学检查、血型相关知识等等。由于我国输血医学缺乏完整体系研究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的临床医护技人员普遍缺乏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只有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逐步提高科学合理输血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
5 重视硬件投入
基层医院领导应该充分认识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有关输血安全的硬件投入。血液运输箱、血液冷藏箱(4±2)℃、低温储血冰柜(-25℃以下)、溶浆机以及输血科血液检测相关设备如酶标仪、洗板机、试剂冰箱、血液标本储存冰箱、血型血清专用离心机、显微镜等等。血事无小事,减少甚至杜绝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仅避免了基层医院的经济损失,更能为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6 加强日常监管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将科学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医院指定专(兼)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检查小组监控临床输血各环节,定期对输血病历开展回顾性调查。要做到医生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好输血前的评估,严格履行输血前告知义务,做好输血后疗效评价。护士在采集标本、取血、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全程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血科做好血液库存管理、输血前相关免疫学检查、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医学文书的书写上,确保输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护理记录、麻醉记录、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报告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等随病历保存[2]。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3],还应对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验证。
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不仅取决于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技术操作,也取决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基层医院只要领导重视,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体系,加强日常培训和适当的硬件投入,并辅以严格的监管,在临床输血的科学合理性、安全性方面同样能取得不菲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9-15.
[2]徐鹏,游建林,陈小平,等.如何规范县级医院合理用血[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639-640.
[3]郑春苏,黄湘宁,林小东,等.医院临床用血的安全与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8.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高尚仁 刘海涛)
关键词:临床输血;管理;基层医院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挽救了许多濒危的患者,但它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如何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也一直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卫生部于2012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其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做为一些基层医院,在面临患者多,任务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也给医院管理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 健全组织结构
基层医院也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该专(兼)职人员最好是医务部门或输血科(血库)负责人,熟练掌握临床输血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工作组成员应涵盖涉及临床输血的所有部门,包括医务部门、输血科(血库)、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
2 明确岗位职责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明确临床输血全过程的岗位职责,包括管理岗位和各技术岗位。工作组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并监督实施、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指导并推动临床输血新技术等等。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负责制定血液储备计划并及时预定、入库、储存和发放等、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包括标本管理)等等。医师负责输血前患者适应证的评估、输血前履行告知义务、输血申请(包括常规输血和急诊输血)、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控处理和输血后的疗效评价等等。护士负责执行输血医嘱,包括血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血液的领取和输注、输血过程的护理等等。
3 完善质量体系
基层医院也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应当覆盖从血液的预定直至安全输入到患者体内。特别是体系文件的编写一定要有可操作性,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符合本单位实情和工作实际,能够明确地指导输血相关医护技等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何时、何地、何人、依据何文件、做什么、如何做及保留什么记录等,以避免人为因素的随意性[1]。目前指导我国临床输血的法规性文件仅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和上级医疗机构相比,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和操作技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规范的体系文件和严谨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
4 定期组织培训
长期以来,基层医院由于人员少、任务重,甚至经济状况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而有计划、连续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受训者的理论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得到有效的改进,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胜任其从事的工作。针对基层医院的培训应更具有针对性,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用血相关知识、血液基本常识等必须普及培训,医师重点培训输血适应证的掌握、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地监控和正确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特殊输血等等。护士重点培训血标本的采集、输血过程的护理、特殊血液的输注、特殊患者的输血护理、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等等。输血科人员重点培训血液库存管理、血标本的管理、输血相关免疫学检查、血型相关知识等等。由于我国输血医学缺乏完整体系研究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的临床医护技人员普遍缺乏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只有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逐步提高科学合理输血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
5 重视硬件投入
基层医院领导应该充分认识输血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有关输血安全的硬件投入。血液运输箱、血液冷藏箱(4±2)℃、低温储血冰柜(-25℃以下)、溶浆机以及输血科血液检测相关设备如酶标仪、洗板机、试剂冰箱、血液标本储存冰箱、血型血清专用离心机、显微镜等等。血事无小事,减少甚至杜绝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仅避免了基层医院的经济损失,更能为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6 加强日常监管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将科学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医院指定专(兼)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检查小组监控临床输血各环节,定期对输血病历开展回顾性调查。要做到医生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好输血前的评估,严格履行输血前告知义务,做好输血后疗效评价。护士在采集标本、取血、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全程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血科做好血液库存管理、输血前相关免疫学检查、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医学文书的书写上,确保输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护理记录、麻醉记录、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报告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等随病历保存[2]。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3],还应对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验证。
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不仅取决于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技术操作,也取决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基层医院只要领导重视,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体系,加强日常培训和适当的硬件投入,并辅以严格的监管,在临床输血的科学合理性、安全性方面同样能取得不菲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9-15.
[2]徐鹏,游建林,陈小平,等.如何规范县级医院合理用血[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639-640.
[3]郑春苏,黄湘宁,林小东,等.医院临床用血的安全与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8.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高尚仁 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