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1(sICAM-1)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其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时项、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验组)发病后1~3d(术前)、7~9d、11~13d血清中sICAM-1(用ELISA法进行检测)进行动态检测,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 )。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发病后7~9d显著;患者脑血管痉挛程度越重,血清中sICAM-1含量越高。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的slCAM-1含量高低可以反映患者脑血管痉挛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脑血管痉挛病情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1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主要原因, 在所有的SAH患者中,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占85%,是当今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脑血管疾病 [1]。脑血管痉挛(CVS)是SAH 最严重的并发症,CVS的发生发展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实现,黏附分子是一种参与介导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中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介导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的一个重要分子,当人体组织受损、缺血、炎症时被激活, 在血管内皮细胞则表现为明显高表达,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病理效应,导致ICAM-1被释放进入血液中,从而在人体周围血液中也可以检测到ICAM-1[2],可溶sICAM-1[3]。我们通过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1(sICAM-1)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其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时项、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作为aSAH后患者CVS病情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的可行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