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开眶手术入路的选择(1)
摘要:目的 探讨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不同手术入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131例经手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人路、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131例患者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行开眶手术治疗。外侧开眶术一共51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49例,肿瘤大部摘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62例,视力改善35例,视力稳定12例,视力减退4例。内外侧联合开眶术14例,其中完整摘除肿瘤49例,肿瘤大部摘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8例,视力改善3例,视力稳定3例,视力减退3例。行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一共37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7例;术后视力改善28例,视力稳定8例,视力减退1例。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术一共24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7例;术后视力改善21例,视力稳定2例,视力减退1例。内侧开眶术一共9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9例;术后视力改善7例,视力稳定7例,视力减退1例。经颅入眶入路开眶术一共3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2例,肿瘤大部摘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0例,视力稳定2例,视力减退1例。经鼻内镜经筛窦内侧入路开眶术:一共5例患者,其中完整摘除肿瘤4例,肿瘤大部摘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2例,视力稳定2例,视力减退1例。患者视力改善14例,视力稳定11例。行外侧开眶术37例,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4例,肿瘤部分摘除3例;术后视力改善21例,视力稳定13例,视力丧失和减退3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地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手术;手术并发症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OCH)是成人最常见的眶内肿瘤,本质为一种错构瘤,约占眶肿瘤手术量的15%~20%[1]。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因尚不明确,本质为一种错构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眼眶肌锥内间隙,但也可见于肌锥外周围间隙[1]。肿瘤对眼眶内周围组织主要表现为压迫损伤,主要损害表现为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视功能。如早期患眼轴性眼球突出;中晚期患眼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后果。故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应选择开眶手术切除,根治本病。但开眶入路较多,手术入路的选择值得临床医师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开眶手术治疗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数131例,男42例,女89例,男女比例为:0.47:1。年龄39~78岁,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如下。①视力:手动2例,指数6例,<0.3 40例、0.3~0.8 57例、>0.8 26例;②患眼球突出度减正常眼突出度:≤2mm 41例,>2mm且≤6mm 72例,>6mm 18例;③眼底改变:原发性视神经萎缩8例,视乳头水肿36例,无明显改变87例。
1.2影像学检查 78例患者行CT检查,131例患者行MRI检查。CT检查显示: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可明确肿瘤位置,解剖间隙的确定;增强后有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T1加权为与眼外肌相似的中等强度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信号明显增强,正确地估计肿瘤有无明显黏连,主要是与视神经,眼外肌,及与眼球位置关系。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如下。①肿瘤发生部位:位于肌肉圆锥内间隙115例,其中眶尖部24例;肌肉圆锥外间隙16例;②肿瘤与毗邻组织的关系: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107例,粘连较重24例;③肿瘤直径:≤0.5cm 18例,>0.5cm且<3cm 100例,≥3cm 15例。
1.3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现代影像学迅速发展。如超声、CT及MRI等检查普及,并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诊断眼眶病的主要手段及有效方法[2],如超声、CT及MRI等检查结果,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B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接近100%。再经CT行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并三维重建后,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可定位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眼眶的位置象限,间隙,深浅,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经MRI可正确地估计肿瘤有无明显黏连,主要是与视神经,眼外肌,及与眼球位置关系。从而指导手术方式和手术人路的选择。进行准确定位,初步选择以下手术入路。
1.3.1外侧开眶术 外眦外侧皮肤切口,电锯锯开眶外侧骨壁及骨膜,咬除部分骨壁,并向深部钝性分离暴露肿瘤。
1.3.2内外侧联合开眶术 常规外侧开眶基础上,眼球向外侧牵引进入颞窝,内侧结膜180°剪开,内直肌离断向内侧牵引,暴露眼眶内侧肿瘤。
1.3.3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游离下睑,外毗切开lcm剪断外毗韧带下支。沿下弯窿部入路剪开结膜、筋膜,暴露直肌间的肌间膜,经肌间膜进人肌锥内。探查肿瘤位置,然后分离脂肪暴露肿瘤。
1.3.4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术 术中经皮肤作切口,钝性分离,深达眶隔,切开眶隔,向深部钝性分离暴露肿瘤。皮肤切口位置以最靠近肿物前端且隐蔽为原则,取得美容效果者切口,如可行眉弓下、双重睑、下睑睫毛下等切口。
1.3.5内侧开眶术 内眦内侧4mm皮肤切口.切开内眦韧带及骨膜,沿骨膜向眶深部分离至手术所需位置。纵行切开眶骨膜,钝性分离暴露肿瘤。
1.3.6经颅进入眼眶开眶术 可采用半冠状皮肤切口,锯开外侧眶缘两端,下端近颧弓平眶下缘水平,上达平眶上缘水平即额颧缝以上5mm,取下后进一步咬开眶外侧壁显露眶筋膜,可将眶于眶顶上方(颅前窝)、眶外侧壁后端的蝶骨大翼(颅中窝)咬通,以扩大手术,分离眼眶软组织,暴露肿瘤。
1.3.7经鼻内镜经筛窦内侧开眶入路开眶术 采用内镜通过鼻腔,经筛窦这一天然腔隙入路,咬除部分眶内壁,钝性分离眶软组织,暴露肿瘤。
2 结果
2.1外侧开眶术 一共51例患者, MRI 检查见51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间隙,并位视神经外侧。但41例患者眶尖黑三角存在。而另10例患者的肿瘤位于眶尖部,与周围组织粘连,眶尖黑三角消失。肿瘤完整摘除49例,术后无1例复发;肿瘤部分摘除2例,术后随访1~3年,残余的肿瘤未见明显增大,患眼无轴性眼球突出。术后所有患者眼球突出症状均消失或减轻;视力改善35例,视力稳定12例,视力减退4例(1例因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致视力骤降、3例因术中牵拉后瞳孔永久性散大而致视力减退); 无出现复视患者。48例患者随访时表示外眦部明显疤痕,3例觉得无影响。, 百拇医药(杨亚斌 方成彦 杨忠昆 胡竹林)
关键词: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手术;手术并发症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OCH)是成人最常见的眶内肿瘤,本质为一种错构瘤,约占眶肿瘤手术量的15%~20%[1]。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因尚不明确,本质为一种错构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眼眶肌锥内间隙,但也可见于肌锥外周围间隙[1]。肿瘤对眼眶内周围组织主要表现为压迫损伤,主要损害表现为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视功能。如早期患眼轴性眼球突出;中晚期患眼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后果。故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应选择开眶手术切除,根治本病。但开眶入路较多,手术入路的选择值得临床医师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开眶手术治疗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数131例,男42例,女89例,男女比例为:0.47:1。年龄39~78岁,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如下。①视力:手动2例,指数6例,<0.3 40例、0.3~0.8 57例、>0.8 26例;②患眼球突出度减正常眼突出度:≤2mm 41例,>2mm且≤6mm 72例,>6mm 18例;③眼底改变:原发性视神经萎缩8例,视乳头水肿36例,无明显改变87例。
1.2影像学检查 78例患者行CT检查,131例患者行MRI检查。CT检查显示: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可明确肿瘤位置,解剖间隙的确定;增强后有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T1加权为与眼外肌相似的中等强度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信号明显增强,正确地估计肿瘤有无明显黏连,主要是与视神经,眼外肌,及与眼球位置关系。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如下。①肿瘤发生部位:位于肌肉圆锥内间隙115例,其中眶尖部24例;肌肉圆锥外间隙16例;②肿瘤与毗邻组织的关系: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107例,粘连较重24例;③肿瘤直径:≤0.5cm 18例,>0.5cm且<3cm 100例,≥3cm 15例。
1.3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现代影像学迅速发展。如超声、CT及MRI等检查普及,并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诊断眼眶病的主要手段及有效方法[2],如超声、CT及MRI等检查结果,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B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接近100%。再经CT行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并三维重建后,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可定位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眼眶的位置象限,间隙,深浅,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经MRI可正确地估计肿瘤有无明显黏连,主要是与视神经,眼外肌,及与眼球位置关系。从而指导手术方式和手术人路的选择。进行准确定位,初步选择以下手术入路。
1.3.1外侧开眶术 外眦外侧皮肤切口,电锯锯开眶外侧骨壁及骨膜,咬除部分骨壁,并向深部钝性分离暴露肿瘤。
1.3.2内外侧联合开眶术 常规外侧开眶基础上,眼球向外侧牵引进入颞窝,内侧结膜180°剪开,内直肌离断向内侧牵引,暴露眼眶内侧肿瘤。
1.3.3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游离下睑,外毗切开lcm剪断外毗韧带下支。沿下弯窿部入路剪开结膜、筋膜,暴露直肌间的肌间膜,经肌间膜进人肌锥内。探查肿瘤位置,然后分离脂肪暴露肿瘤。
1.3.4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术 术中经皮肤作切口,钝性分离,深达眶隔,切开眶隔,向深部钝性分离暴露肿瘤。皮肤切口位置以最靠近肿物前端且隐蔽为原则,取得美容效果者切口,如可行眉弓下、双重睑、下睑睫毛下等切口。
1.3.5内侧开眶术 内眦内侧4mm皮肤切口.切开内眦韧带及骨膜,沿骨膜向眶深部分离至手术所需位置。纵行切开眶骨膜,钝性分离暴露肿瘤。
1.3.6经颅进入眼眶开眶术 可采用半冠状皮肤切口,锯开外侧眶缘两端,下端近颧弓平眶下缘水平,上达平眶上缘水平即额颧缝以上5mm,取下后进一步咬开眶外侧壁显露眶筋膜,可将眶于眶顶上方(颅前窝)、眶外侧壁后端的蝶骨大翼(颅中窝)咬通,以扩大手术,分离眼眶软组织,暴露肿瘤。
1.3.7经鼻内镜经筛窦内侧开眶入路开眶术 采用内镜通过鼻腔,经筛窦这一天然腔隙入路,咬除部分眶内壁,钝性分离眶软组织,暴露肿瘤。
2 结果
2.1外侧开眶术 一共51例患者, MRI 检查见51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间隙,并位视神经外侧。但41例患者眶尖黑三角存在。而另10例患者的肿瘤位于眶尖部,与周围组织粘连,眶尖黑三角消失。肿瘤完整摘除49例,术后无1例复发;肿瘤部分摘除2例,术后随访1~3年,残余的肿瘤未见明显增大,患眼无轴性眼球突出。术后所有患者眼球突出症状均消失或减轻;视力改善35例,视力稳定12例,视力减退4例(1例因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致视力骤降、3例因术中牵拉后瞳孔永久性散大而致视力减退); 无出现复视患者。48例患者随访时表示外眦部明显疤痕,3例觉得无影响。, 百拇医药(杨亚斌 方成彦 杨忠昆 胡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