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27
编号:13672471
预防PICC导管上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9日 《医学信息》 201427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126例PICC置管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26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79%。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PICC导管;上肢静脉血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使导管头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由于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维护方便,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不受损害。此外,抢救患者时用药起效快,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因此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随着PICC导管的广泛、长期应用,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危险,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使用的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导管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ubois[1]等对214例<18岁儿童在PICC后第2、第4、第7、第14、第21和第28 d及之后每个月做1次超声,直到拔管,发现血栓发生率为9.35%,只有1例有症状。袁玲等[2]对43例PICC拔管后患者全部做B超,发生静脉血栓5例(11.6%)。有关研究发现: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3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