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33
编号:13666280
自体游离龈瓣移植术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0日 《医学信息》 201433
     摘要:目的 探讨和评估附着龈不足的修复患者采用游离龈瓣移植术进行附着龈补偿修复的临床效果、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2014年5月采用游离龈瓣移植术对义隆口腔医院修复前附着龈不足的46例患者68个牙位通过自体游离龈瓣移植术获得足够的附着龈。对获得的附着龈颜色变化、牙龈形态、修复体边缘等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游离龈瓣移植术成活率较高,附着龈宽度增加量能达到附着龈有效的正常值。结论 具有适应症的附着龈缺失患者游离龈瓣移植术可增加种植牙和基牙的附着龈宽度,成活率高。

    关键词:游离龈瓣移植术;自体游离龈瓣移植术

    口腔种植修复经过40余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已取得了高成功率和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以往,种植义齿的研究核心局限在如何获得稳定的"骨结合",种植义齿"成功"的标准仅仅针对每个种植体的稳固性,目前种植义齿修复的评价标准已经超越"种植体骨结合水平"而是针对整个种植体和上部修复及其种植体周围组织是否能够正常有效的应用,是否能够达到患者的美观需求及功能要求,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结缔组织等软组织的恢复[1]。

    Warrer等(1995)报道在猴体内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有角化粘膜的部位相比,缺少角化组织的种植体周围抵抗牙菌斑侵袭的能力减弱、软组织退缩和附着丧失的量大,他提出种植牙周围存在充分非可移动性角化粘膜对于维持种植体周围健康是必需的。种植体与牙齿和牙周膜间的连接相比较,种植体基台与粘膜之间的附着龈就显得十分脆弱,因为毗邻于种植体基台的结缔组织纤维是平行于种植体表面的,在种植体表面即不能形成结缔组织附着。如果种植体基台周围的粘膜是可移动的,则基台和粘膜之间的空隙有菌斑积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