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33
编号:13666290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0日 唐利群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1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在诊刮术后口服6.25mg米非司酮,连续4个月; 对照组采用后半期周期疗法,诊刮术后15d,服用10mg醋酸甲羟孕酮,连续10d,待撤退性出血后15d,开始下个周期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评价分析发现采用诊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又可分排卵性以及无排卵性,临床中多为无排卵性功血[1]。围绝经期功血往往出现在45~55岁妇女,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变化大,往往引起贫血,甚至休克。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与孕酮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从而使蜕膜组织发生变性,达到调节月经,改善子宫内膜脱落的目的[2]。目前,对诊断性刮宫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功血的研究资料越来越多。米非司酮属于合成类固醇,但其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关理论尚不明确,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选择米11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有月经过多、周期变短或阴道流血无规律及经期变长,有贫血现象。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变化。随机将11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年龄41~54岁,平均年龄(46.8±3.9)岁,对照组: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6.1±3.7)岁。排除标准:①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息肉等患者;②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③有心肝肾等严重并发症患者;④近期有其他激素治疗患者;⑤其它不符合条件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