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433
编号:13666110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0日 谢丽英 王蓓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对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患者的不同给药方式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100例对象为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患者,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对这100例患儿实施不同抗生素给药方法,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2 w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具有统计意义,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90%总有效率明显要高(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皆能达到的疗效果,口服给药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静脉给药虽可快速达到治疗效果但是没有口服给药方便。口服给药患儿不恐惧依从性好,应被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用药方法;淋巴结炎;口服;静脉注射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小儿患者,为临床小儿急腹疼痛常见病因之一。其病春冬季节多见容易与急性阑尾炎发生混淆。主要临床特性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合并发作为主,临床体征为高热、腹痛、恶心、腹泻或便秘等,其中腹部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症状[1]。在患儿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后发作症状较明显,因患儿年龄小症状表现与阑尾炎非常相似。病情不严重的患者无明显腹部肌肉紧张,常规实施抗生素治疗症状即可缓解。病情严重时会对患儿的健康以及进食造成影响。根据研究表明,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病情发展多与病毒感染有 关[2-3]。现针对我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患儿在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标记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观察组年龄在2~6岁,平均(4.5±1.23)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年龄在2~7岁,平均(4.42±1.20)岁,其中男20例,女30例。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经院内上报批准后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无合并其他疾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家庭情况及父母文化差异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