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诊治研究进展探讨
摘要:大肠癌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目前大肠类癌的诊断方式,对近年内的治疗研究进展做出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肠类癌;诊治;进展
大肠癌在我国属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据上世纪末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统计[1],其发表率约为30人/10万人,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等导致大肠类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大肠癌类目前的诊治情况来看,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究其因是早期发现及诊断率低,实施根治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较大,故本文现对大肠类癌的诊治进展做了分析,现分析如下。
1 大肠类癌的诊断进展
1.1 CT与MRI诊断 大肠类癌的CT检查可利于并发肿大腹腔淋巴结的发现,利于大肠癌并发的肝转移的发现,尤其是由大肠癌引发的肠套叠、急性肠梗阻,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此时视为禁忌的情况下CT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时其发现直肠癌的敏感性高达90%左右。在动脉期观察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其要优于静脉期。在MRI诊断方面,其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1.2光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光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是利用核素在自发地从不稳定专题向基态衰变过程中由核内释放出和普通电子相同、而电荷相反的粒子,称作为正电子,以多层排列探头对及配合层间符合线路的原理,实行探测且可以构建多层图像。从PET的诊断结果来看,代谢显象、定量分析是其基础,利用人体元素中的短命核素为示踪剂,可以迅速得到三维全身扫描结果、断层影像结果及三维定量结果。
1.3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能对肿瘤侵犯深度进行评估,可对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判断,在目前直肠癌手术实施前的分期,超声内镜提供更更准确的依据。根据相关文献表示[2],以CT、MRI来检查判断患者的肿瘤侵犯深度为对照,超声内镜的效果要优于CT、MRI,且超声内镜检查的花费更低,引发的并发症更少。
1.4肛门指检、便潜血检查和可弯曲乙状镜 据相关研究统计[3-4],肛门指检可用于5%~10%直肠癌患者检查中,而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中不受医师重视,故应加大重视力度避免就诊延误。其次,便潜血检查可用于大肠类癌的筛查工作中,对于筛查出早期大肠癌有正面作用。从弯曲乙状镜检查来看,能够对距肛门60cm的远端结肠病变做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5纤维内镜和钡灌肠 纤维内镜和钡灌肠是检查大肠类癌的常用方式,且所需医疗仪器价格不高,多数县级以上医院均有应用,但应注重此两种检查模式不能相互替代,应注重各自检查的独特性。
1.6 PE-CT检查 PE-CT是一种对恶性肿瘤全身性的一种检查手段,他可以了解原发病的部位,大小及范围,也可以了解转移情况,但是目前此检查费用比较昂贵
2 大肠类癌的治疗进展
2.1微创手术治疗 近年内微创技术在手术中运用越见广泛,如电视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多有运用,此类手术的特点是可利于患者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减轻切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多用于姑息治疗(如埋置化疗泵、姑息切除等)、根治切除中,可作为辅助手术或全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为患者体型为正常标准、早期癌、部分进展期结直肠癌等。
2.2双吻合器保肛术 双吻合器保肛术对于患者而言,其接受性跟高,但是此类手术的切缘问题在目前仍有争议,以远切缘切除3cm、切除1cm等互有争议,在此类术式中常见术式有改良Bacon手术、根治性局部切除术、前切除术等,据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双吻合器保肛术可以对距肛缘4~5cm直肠癌近些有效的超低位前切除术。
, http://www.100md.com
2.3放免导向手术 放免导向手术时在放免显像上采用手持式探测器的计数,利用探测器在术中对患者的肿瘤原发、转移灶实行导向定位,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CEA单抗可经外周静脉或结肠粘膜下进行局部注射,阳性判断标准为T/NT≥1.5~3,拥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此类手术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观察到肉眼难以发现的微小转移病灶。
3 结语
筛查或早期就诊,对于大肠癌的检出及治疗有积极意义,在目前不同的诊断方式中,医师应考虑患者个体化因素、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选择适宜的检查方式,在治疗方面的术式选择中应注重手术适应证,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长期疗效综合考虑,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宜。
参考文献:
[1]Koshiyama,A.,Ichibangase,T.,Imai,K.et al.Comprehensive fluorogenic derivatization-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proteomic analy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 to identify biomarker candidate[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2013,27(4):440-450.
, 百拇医药
[2]Kim,Y.B.,Jeung,H.-C.,Jeong,I.et al.Mechanism of enhance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cytotoxicity by sorafenib in colorectal cancer[J].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2013,54(1):52-60.
[3]李宇红.大肠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评述[J].医学与哲学,2010,31(8):10-12,21.
[4]施东华,王小林.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1):81-86.
[5]黄丽韫,胡晶晶,黄应龙,等.直肠异常隐窝病灶对大肠癌和进展型腺瘤的预警作用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0):513-517.编辑/哈涛, http://www.100md.com(郭秀江)
关键词:大肠类癌;诊治;进展
大肠癌在我国属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据上世纪末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统计[1],其发表率约为30人/10万人,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等导致大肠类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大肠癌类目前的诊治情况来看,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究其因是早期发现及诊断率低,实施根治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较大,故本文现对大肠类癌的诊治进展做了分析,现分析如下。
1 大肠类癌的诊断进展
1.1 CT与MRI诊断 大肠类癌的CT检查可利于并发肿大腹腔淋巴结的发现,利于大肠癌并发的肝转移的发现,尤其是由大肠癌引发的肠套叠、急性肠梗阻,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此时视为禁忌的情况下CT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时其发现直肠癌的敏感性高达90%左右。在动脉期观察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其要优于静脉期。在MRI诊断方面,其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1.2光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光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是利用核素在自发地从不稳定专题向基态衰变过程中由核内释放出和普通电子相同、而电荷相反的粒子,称作为正电子,以多层排列探头对及配合层间符合线路的原理,实行探测且可以构建多层图像。从PET的诊断结果来看,代谢显象、定量分析是其基础,利用人体元素中的短命核素为示踪剂,可以迅速得到三维全身扫描结果、断层影像结果及三维定量结果。
1.3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能对肿瘤侵犯深度进行评估,可对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判断,在目前直肠癌手术实施前的分期,超声内镜提供更更准确的依据。根据相关文献表示[2],以CT、MRI来检查判断患者的肿瘤侵犯深度为对照,超声内镜的效果要优于CT、MRI,且超声内镜检查的花费更低,引发的并发症更少。
1.4肛门指检、便潜血检查和可弯曲乙状镜 据相关研究统计[3-4],肛门指检可用于5%~10%直肠癌患者检查中,而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中不受医师重视,故应加大重视力度避免就诊延误。其次,便潜血检查可用于大肠类癌的筛查工作中,对于筛查出早期大肠癌有正面作用。从弯曲乙状镜检查来看,能够对距肛门60cm的远端结肠病变做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5纤维内镜和钡灌肠 纤维内镜和钡灌肠是检查大肠类癌的常用方式,且所需医疗仪器价格不高,多数县级以上医院均有应用,但应注重此两种检查模式不能相互替代,应注重各自检查的独特性。
1.6 PE-CT检查 PE-CT是一种对恶性肿瘤全身性的一种检查手段,他可以了解原发病的部位,大小及范围,也可以了解转移情况,但是目前此检查费用比较昂贵
2 大肠类癌的治疗进展
2.1微创手术治疗 近年内微创技术在手术中运用越见广泛,如电视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多有运用,此类手术的特点是可利于患者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减轻切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多用于姑息治疗(如埋置化疗泵、姑息切除等)、根治切除中,可作为辅助手术或全腹腔镜手术,适应症为患者体型为正常标准、早期癌、部分进展期结直肠癌等。
2.2双吻合器保肛术 双吻合器保肛术对于患者而言,其接受性跟高,但是此类手术的切缘问题在目前仍有争议,以远切缘切除3cm、切除1cm等互有争议,在此类术式中常见术式有改良Bacon手术、根治性局部切除术、前切除术等,据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双吻合器保肛术可以对距肛缘4~5cm直肠癌近些有效的超低位前切除术。
, http://www.100md.com
2.3放免导向手术 放免导向手术时在放免显像上采用手持式探测器的计数,利用探测器在术中对患者的肿瘤原发、转移灶实行导向定位,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CEA单抗可经外周静脉或结肠粘膜下进行局部注射,阳性判断标准为T/NT≥1.5~3,拥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此类手术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观察到肉眼难以发现的微小转移病灶。
3 结语
筛查或早期就诊,对于大肠癌的检出及治疗有积极意义,在目前不同的诊断方式中,医师应考虑患者个体化因素、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选择适宜的检查方式,在治疗方面的术式选择中应注重手术适应证,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长期疗效综合考虑,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宜。
参考文献:
[1]Koshiyama,A.,Ichibangase,T.,Imai,K.et al.Comprehensive fluorogenic derivatization-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proteomic analy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 to identify biomarker candidate[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2013,27(4):440-450.
, 百拇医药
[2]Kim,Y.B.,Jeung,H.-C.,Jeong,I.et al.Mechanism of enhance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cytotoxicity by sorafenib in colorectal cancer[J].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2013,54(1):52-60.
[3]李宇红.大肠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评述[J].医学与哲学,2010,31(8):10-12,21.
[4]施东华,王小林.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1):81-86.
[5]黄丽韫,胡晶晶,黄应龙,等.直肠异常隐窝病灶对大肠癌和进展型腺瘤的预警作用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0):513-517.编辑/哈涛, http://www.100md.com(郭秀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 大肠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