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分析收治的140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抢救,对比分析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采用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抢救
急诊科为医院抢救管理任务最重、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具有急、危、重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医疗服务制定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急救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建立一系列适应的社会发展的急救护理模式,已成为当前国内医院急诊科科室的重要任务[1]。
1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 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0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为(48±1.1)岁;观察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140例患者中,创伤3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31例,其他2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程度治疗,将患者送入急诊后根据常规的急诊流程给予患者实施急救护理,首先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实施对应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抢救疾病。建立一种急救新模式,先采用120信息电话声讯告之,与护理人员预约主动接诊,通过快速通道将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在抢救室对患者进行抢救、监护、检查以及住院等一体化等护理模式,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护理过程。总结分析具体的护理模式内容为:
, 百拇医药
1.2.1强化120急救中心电话声讯联系 强化120院前急救现场救护情况,保证急救中心与现场保持有效的通讯。120指挥系统指挥调动现场的患者以及车辆动态,之后通过电话声讯将现场的相关信息发回到医院,便于急诊室明确患者的相关信息,做好对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便于缩短抢救患者生命健康的时间。
1.2.2快速明确分诊 急诊分诊工作要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师担当,分诊的护理人员在接受到相关信息后,应做好以下接诊准备,安排抢救床、转运滑板、安排氧气以及专职护送工人推车出迎患者。医护人员应在短期内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并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安排对应的抢救室。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采取措施对应处理严重的外伤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高热以及创伤。
1.2.3制定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 辅助急救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保证急救治疗措施能准确高效进行。制定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对于成功治疗患者是相当重要的。抢救医护人员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顺畅,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由专人配置药物,保证抢救供给治疗,并详细统计相关抢救知识。
, http://www.100md.com
1.2.4有必要给予患者进行全程陪同治疗,住院急诊护理人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有必要随时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准备好相应急救物品,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是相当重要的。在转移急诊患者时,有必要告知患者相关病区的准备工作,并安排医护人员以及医生陪同患者转运治疗。
1.2.5做好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 抢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到病区后,有必要与交接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确认交接完成后,需签名确认。
1.2.6基础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内容是,在抢救治疗患者同时,应注意按照特级护理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因急诊危重患者多采用大量管道,有必要做好管道的基础护理,保证管道的顺畅,固定好管道,防止管道扭曲发生。必须保证所有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护理前后要注意洗手,按照规范要求从事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统计抢救成功率,是指根据急诊抢救脱险标准,在抢救后,观察患者生命体重平稳,且可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护理满意度,是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VAS评分法测量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2]。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8.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照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0%(63/70),护理满意评分为(84.52±5.12)分,观察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1%(68/70),护理满意评分为(95.21±4.12)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模式,是医护人员被动救治急诊危重患者,一般先通过急诊医生处理后再交由专科医生负责,这样浪费了大量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且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沟通,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会产生担忧[3]。而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则是建立120急救网络联系,在院前已将患者的客观资料信息传输给在院医生,减少专科医生急诊救治时间,大大减少抢救时间。患者急诊后由一名护理人员以及一名抢救人员提供抢救、治疗以及检查,并安排相应的住院工作,保证患者获得一系列连续的安全救治,且转运过程中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转运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转运中患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本次研究内容相符[4]。
, 百拇医药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是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抢救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需求,按照基础护理标准,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护理服务[5]。在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后,因害怕恐惧,心理情绪步态稳定,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实施抢救治疗同时,应注意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或边操作边做讲解,缓解患者的焦虑担忧心情,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通过实施全程护理服务,对于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6]。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结合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5.
, http://www.100md.com
[2]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6-37.
[3]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1.
[4]程宝珍.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4):379-380.
[5]徐安忆,吴斌,洪广亮.镇静剂在急诊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调查[J].医学研究杂志,2014,4(4):99-103.
[6]杨友漫.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127-128.编辑/申磊, http://www.100md.com(王秀霞)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抢救
急诊科为医院抢救管理任务最重、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具有急、危、重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医疗服务制定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急救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建立一系列适应的社会发展的急救护理模式,已成为当前国内医院急诊科科室的重要任务[1]。
1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 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0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为(48±1.1)岁;观察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140例患者中,创伤3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31例,其他2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程度治疗,将患者送入急诊后根据常规的急诊流程给予患者实施急救护理,首先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实施对应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抢救疾病。建立一种急救新模式,先采用120信息电话声讯告之,与护理人员预约主动接诊,通过快速通道将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在抢救室对患者进行抢救、监护、检查以及住院等一体化等护理模式,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护理过程。总结分析具体的护理模式内容为:
, 百拇医药
1.2.1强化120急救中心电话声讯联系 强化120院前急救现场救护情况,保证急救中心与现场保持有效的通讯。120指挥系统指挥调动现场的患者以及车辆动态,之后通过电话声讯将现场的相关信息发回到医院,便于急诊室明确患者的相关信息,做好对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便于缩短抢救患者生命健康的时间。
1.2.2快速明确分诊 急诊分诊工作要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师担当,分诊的护理人员在接受到相关信息后,应做好以下接诊准备,安排抢救床、转运滑板、安排氧气以及专职护送工人推车出迎患者。医护人员应在短期内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并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安排对应的抢救室。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采取措施对应处理严重的外伤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高热以及创伤。
1.2.3制定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 辅助急救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保证急救治疗措施能准确高效进行。制定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对于成功治疗患者是相当重要的。抢救医护人员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顺畅,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由专人配置药物,保证抢救供给治疗,并详细统计相关抢救知识。
, http://www.100md.com
1.2.4有必要给予患者进行全程陪同治疗,住院急诊护理人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有必要随时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准备好相应急救物品,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是相当重要的。在转移急诊患者时,有必要告知患者相关病区的准备工作,并安排医护人员以及医生陪同患者转运治疗。
1.2.5做好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 抢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到病区后,有必要与交接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确认交接完成后,需签名确认。
1.2.6基础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内容是,在抢救治疗患者同时,应注意按照特级护理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因急诊危重患者多采用大量管道,有必要做好管道的基础护理,保证管道的顺畅,固定好管道,防止管道扭曲发生。必须保证所有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护理前后要注意洗手,按照规范要求从事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统计抢救成功率,是指根据急诊抢救脱险标准,在抢救后,观察患者生命体重平稳,且可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护理满意度,是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VAS评分法测量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2]。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8.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照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0%(63/70),护理满意评分为(84.52±5.12)分,观察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1%(68/70),护理满意评分为(95.21±4.12)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模式,是医护人员被动救治急诊危重患者,一般先通过急诊医生处理后再交由专科医生负责,这样浪费了大量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且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沟通,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会产生担忧[3]。而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则是建立120急救网络联系,在院前已将患者的客观资料信息传输给在院医生,减少专科医生急诊救治时间,大大减少抢救时间。患者急诊后由一名护理人员以及一名抢救人员提供抢救、治疗以及检查,并安排相应的住院工作,保证患者获得一系列连续的安全救治,且转运过程中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转运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转运中患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本次研究内容相符[4]。
, 百拇医药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是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抢救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需求,按照基础护理标准,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护理服务[5]。在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后,因害怕恐惧,心理情绪步态稳定,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实施抢救治疗同时,应注意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或边操作边做讲解,缓解患者的焦虑担忧心情,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通过实施全程护理服务,对于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6]。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结合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5.
, http://www.100md.com
[2]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6-37.
[3]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1.
[4]程宝珍.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4):379-380.
[5]徐安忆,吴斌,洪广亮.镇静剂在急诊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调查[J].医学研究杂志,2014,4(4):99-103.
[6]杨友漫.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127-128.编辑/申磊, http://www.100md.com(王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