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2)
1.2方法 ①分析患者治疗方式特征;②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③进行细菌学检验,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与细菌[2]。
2 结果
2.1 45例患者治疗方式与时间分析 4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29例(64.44%)进行侵袭式操作,13例(28.89%)进行药物治疗,35例(77.78%)为急性发病手术治疗,31例(68.89%)术后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平均(21.02±5.47)d,导管留置时间平均(9.28±3.19)d。
2.2 45例患者细菌学分析 经详细细菌学检验,发现4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22例(48.89%)为呼吸道感染,15例(33.33%)泌尿系统感染,8例(17.78%)胃肠道感染;14例(31.11%)革兰氏菌感染,12例(26.6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例(22.22%)大肠埃希菌感染,6例(13.3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6.67%)其他感染。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即常见的心内科,临床主要治疗心血管方面疾病,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如本研究资料中患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46±3.15)年。由于心血管内科病症通常发病较急,临床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与侵入方式,且治疗后需进行机械通气,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延缓患者病情恢复。 本研究选取45例心血管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 记录患者感染相关情况, 分析其危险性相关因素与临床感染特点[3]。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45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进行侵入式操作,术后进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且大多数为急性手术患者。由此证明侵入式操作、急性手术与机械通气是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手术器械与插管等物品附着细菌经切口侵入患者机体,导致患者形成医院感染,影响治疗效果。观察45例患者细菌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感染部位主要有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与上述结果联系可得经侵入操作与机械通气等治疗,切口与手术器械、医生手部接触或排泄物处理不当等形成感染。感染细菌以革兰氏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结合患者感染部位可知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为革兰氏细菌等细菌侵入,造成患者呼吸、泌尿等系统性感染。医生应结合临床治疗特征,将以上常规感染细菌详细记录,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制定合理治疗与预防方案,从而提升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与治疗方式、时间相关情况密切相关,医生需详细记录感染细菌与特征,提升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勇.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06):57-58.
[2]钱红翠.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01):92-93.
[3]符红军.对心血管内科病房内感染相关问题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213-214.
[4]Ole Frbert,Bo Lagerqvist,Gran K,et al. Thrombus aspiration during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369:17.
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高学军)
2 结果
2.1 45例患者治疗方式与时间分析 4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29例(64.44%)进行侵袭式操作,13例(28.89%)进行药物治疗,35例(77.78%)为急性发病手术治疗,31例(68.89%)术后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平均(21.02±5.47)d,导管留置时间平均(9.28±3.19)d。
2.2 45例患者细菌学分析 经详细细菌学检验,发现4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22例(48.89%)为呼吸道感染,15例(33.33%)泌尿系统感染,8例(17.78%)胃肠道感染;14例(31.11%)革兰氏菌感染,12例(26.6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例(22.22%)大肠埃希菌感染,6例(13.3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6.67%)其他感染。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即常见的心内科,临床主要治疗心血管方面疾病,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如本研究资料中患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46±3.15)年。由于心血管内科病症通常发病较急,临床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与侵入方式,且治疗后需进行机械通气,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延缓患者病情恢复。 本研究选取45例心血管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 记录患者感染相关情况, 分析其危险性相关因素与临床感染特点[3]。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45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进行侵入式操作,术后进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且大多数为急性手术患者。由此证明侵入式操作、急性手术与机械通气是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手术器械与插管等物品附着细菌经切口侵入患者机体,导致患者形成医院感染,影响治疗效果。观察45例患者细菌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感染部位主要有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与上述结果联系可得经侵入操作与机械通气等治疗,切口与手术器械、医生手部接触或排泄物处理不当等形成感染。感染细菌以革兰氏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结合患者感染部位可知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为革兰氏细菌等细菌侵入,造成患者呼吸、泌尿等系统性感染。医生应结合临床治疗特征,将以上常规感染细菌详细记录,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制定合理治疗与预防方案,从而提升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与治疗方式、时间相关情况密切相关,医生需详细记录感染细菌与特征,提升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勇.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06):57-58.
[2]钱红翠.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01):92-93.
[3]符红军.对心血管内科病房内感染相关问题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213-214.
[4]Ole Frbert,Bo Lagerqvist,Gran K,et al. Thrombus aspiration during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369:17.
编辑/哈涛, 百拇医药(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