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
摘要: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个严重类型,该病起病急,病死率与致残率高。传统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案是卧床1w,有研究表明: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如果行早期康复训练(48h),可以减少长期卧床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率等。本文简要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预后的影响,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得出简单的结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并发症;康复训练;预后
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卧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长期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减少心脏合并症的发生,对预防再梗死、猝死或复发等疾病都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循证医学认为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对其预后有积极影响。目前来说,国际上许多研究已经认定经过适当选择的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是安全的,并无增加心脏合并症的风险。反之对缓解长期卧床导致的失调现象有所缓解,并在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回归社会、恢复社会功能、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1]。
, http://www.100md.com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
AMI的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数量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其临床症状与梗死的部位、大小、侧支循环等情况密切相关。
1.1先兆 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因不明显。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
1.2疼痛 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尤其是晨运和排便时。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达数小时或数天,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 百拇医药 1.3全身症状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内出现,变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1.4心律失常 75%以上的患者有此症状,多发生在骑兵1~2d内,24h内多见。
1.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发作期间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Hg,且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1.6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预后生活。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干预方法
2.1急救治疗 AMI患者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入院前的就地处理对患者影响很大。及时治疗的原则是尽早使心计血液再灌注(到达医院后30min内开始溶栓或90min内行PCI),以挽救濒死的心脏,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心肌缺血的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并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治猝死,注重二级预防。
, 百拇医药
2.2一般治疗 原则是绝对卧床休息至少1w,并且密切观察病情,需要时常规给氧。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内容
3.1评估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适应症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进展、MI的面积及有无并发症等。如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安静时心率低于100次/min,无言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时,可进行康复性训练。经过再灌注、溶栓再通血管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提早活动,尤其是早发冠心病患者(年龄55岁以下)者,这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了循证依据。
3.2解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 大量的研究性试验证明早起运动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应向患者解释活动耐力恢复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度或过早活动,也不能因为担心病情而不敢活动。
3.3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病情稳定后应早期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适宜的运动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和血小板凝集率,减缓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避免再发AMI;也能辅助调整MI后患者的情绪,改善睡眠和饮食,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 百拇医药
3.4患者康复指导 患者康复分为住院起间康复、门诊康复和家庭持续康复几个阶段,运动原则应遵循有序、有度、有恒;运动项目应选择有氧步行、慢跑、家庭磁控固定自行车锻炼、简化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体心肺功能,循序渐进选择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应逐步加强和改善,从最初的5~10min,到后期的30~60min;运动频率应保持在5~7d/w,1~2次/d。
加强运动康复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运动康复训练。个人卫生活动、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也对患者有益。无并发症的患者,MI后6~8w后可恢复正常性生活。性生活应适度,若性生活后出现心率、呼吸增快等情况持续20min以上,并感到胸痛、心悸等,应节制性生活。经康复训练2~4个月之后,患者可酌情恢复部分或请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等其它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以更换。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运动效果分析
, 百拇医药
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发表在内科护理杂志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护理康复效果观察》中一文指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无不良影响,对恢复患者劳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是安全可行的。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的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因卧床引起的不适,促进患者尽快恢复体力和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恢复工作或进行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2]。过去认为在心肌梗死发病早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并发症的发生,而绝对卧床不仅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活方式,亦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不利影响[3]。早期的运动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避免长期卧床给机体带来的很多不利影响,如循环血量的减少、排痰功能障碍形成的坠积性肺炎、血栓栓塞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肌力减退、肠蠕动功能减退、便秘及心理失衡、情绪消极、精神抑郁等。运动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有利的作用,包括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而且在心肌梗死后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一样,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5结论
医学护理模式总是在不断的进步,循证医学的发展颠覆了许多遵循已久的准则。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的病症,在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的基础上,早期运动早期恢复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代研究证明早期康复训练确实有促进的效果,在以后的临床康复和护理过程中,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2]张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起始时间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09).
[3]潘妙.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
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尤胜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并发症;康复训练;预后
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卧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长期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减少心脏合并症的发生,对预防再梗死、猝死或复发等疾病都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循证医学认为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对其预后有积极影响。目前来说,国际上许多研究已经认定经过适当选择的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是安全的,并无增加心脏合并症的风险。反之对缓解长期卧床导致的失调现象有所缓解,并在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回归社会、恢复社会功能、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1]。
, http://www.100md.com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
AMI的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数量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严重类型。其临床症状与梗死的部位、大小、侧支循环等情况密切相关。
1.1先兆 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因不明显。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
1.2疼痛 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尤其是晨运和排便时。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达数小时或数天,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 百拇医药 1.3全身症状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内出现,变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1.4心律失常 75%以上的患者有此症状,多发生在骑兵1~2d内,24h内多见。
1.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发作期间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Hg,且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
1.6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预后生活。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干预方法
2.1急救治疗 AMI患者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入院前的就地处理对患者影响很大。及时治疗的原则是尽早使心计血液再灌注(到达医院后30min内开始溶栓或90min内行PCI),以挽救濒死的心脏,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心肌缺血的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并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治猝死,注重二级预防。
, 百拇医药
2.2一般治疗 原则是绝对卧床休息至少1w,并且密切观察病情,需要时常规给氧。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内容
3.1评估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适应症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进展、MI的面积及有无并发症等。如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安静时心率低于100次/min,无言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时,可进行康复性训练。经过再灌注、溶栓再通血管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提早活动,尤其是早发冠心病患者(年龄55岁以下)者,这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了循证依据。
3.2解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 大量的研究性试验证明早起运动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应向患者解释活动耐力恢复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度或过早活动,也不能因为担心病情而不敢活动。
3.3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病情稳定后应早期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适宜的运动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和血小板凝集率,减缓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避免再发AMI;也能辅助调整MI后患者的情绪,改善睡眠和饮食,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 百拇医药
3.4患者康复指导 患者康复分为住院起间康复、门诊康复和家庭持续康复几个阶段,运动原则应遵循有序、有度、有恒;运动项目应选择有氧步行、慢跑、家庭磁控固定自行车锻炼、简化太极拳等;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体心肺功能,循序渐进选择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应逐步加强和改善,从最初的5~10min,到后期的30~60min;运动频率应保持在5~7d/w,1~2次/d。
加强运动康复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运动康复训练。个人卫生活动、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也对患者有益。无并发症的患者,MI后6~8w后可恢复正常性生活。性生活应适度,若性生活后出现心率、呼吸增快等情况持续20min以上,并感到胸痛、心悸等,应节制性生活。经康复训练2~4个月之后,患者可酌情恢复部分或请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等其它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以更换。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运动效果分析
, 百拇医药
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发表在内科护理杂志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护理康复效果观察》中一文指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无不良影响,对恢复患者劳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是安全可行的。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的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因卧床引起的不适,促进患者尽快恢复体力和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恢复工作或进行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2]。过去认为在心肌梗死发病早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并发症的发生,而绝对卧床不仅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活方式,亦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不利影响[3]。早期的运动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避免长期卧床给机体带来的很多不利影响,如循环血量的减少、排痰功能障碍形成的坠积性肺炎、血栓栓塞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肌力减退、肠蠕动功能减退、便秘及心理失衡、情绪消极、精神抑郁等。运动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有利的作用,包括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而且在心肌梗死后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一样,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5结论
医学护理模式总是在不断的进步,循证医学的发展颠覆了许多遵循已久的准则。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的病症,在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的基础上,早期运动早期恢复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代研究证明早期康复训练确实有促进的效果,在以后的临床康复和护理过程中,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2]张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起始时间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3(09).
[3]潘妙.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
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尤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