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绞痛
编号:13662707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0日 《医学信息》 201436
     摘要: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联合用药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抗心绞痛药,实验组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观察两药4w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结果 用药4w内实验组疾病复发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及心肌梗死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复发及恶化,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之一,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后,粥样斑块不稳定,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心前区的绞窄性疼痛,它的发生没有规律,对硝酸甘油敏感性低。不稳定性心绞痛分为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其冠状动脉内存在斑块、血栓,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临床5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2],我院随机抽取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51~74岁,平均年龄为(61.8±4.3)岁,病程为2月~13年。将5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实验前服用阿司匹林或其类似药物;对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过敏的患者。

    1.3方法 两组均服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ACEI、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等。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300mg/次,1次/d,3d后改为100mg/次,1次/d,连续4w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药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连服4w。
, 百拇医药
    1.4观察指标 观察4w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T变化,急性心肌梗死、难以控制的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程度,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测指标。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或发作次数比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缺血症状改变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或发作次数比治疗前减少50%~79%,倒置T波转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或发作次数比治疗前减少小于50%,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25例,显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25例,显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 百拇医药
    2.2两组患者其4w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对照组心源性猝死1例,心梗2例,心绞痛复发5例,总发生率达32%,实验组心源性猝死0例,心梗1例,心绞痛复发2例,总发生率达12%,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粘附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或者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管狭窄或者阻塞[3],出现心肌缺血,严重可导致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通过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作为依据的,但如果患者病情不严重,可通过采取心脏负荷的诱导实验诊断[4]。不稳定型心绞痛侧重症状的控制,降低心绞痛发生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防止发生心肌梗死[5]。

    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服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ACEI、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等。除此之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还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和溶栓治疗。
, http://www.100md.com
    阿司匹林能与环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血栓素A2的,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使血小板功能抑制。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是抑制ADP、花生四烯酸、胶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或是阿司匹林疗效都不明显,而且预后也差,联合两药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患者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心绞痛复发率[6]、心梗及心肌猝死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在临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来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60-63.

    [2]伏继伟.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89-90.

    [3]薛荣元,孔祥明.冠脉血栓形成新模型与抗栓剂影响-阿司匹林、肝素、蝮蛇抗栓酶的作用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6):742.

    [4]赵冬琴.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3(15):685-691.

    [5]王瑞,吕洪波,杨为红,等.那屈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9,7(4) :153-157.

    [6]虞桂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6):476-478.编辑/申磊, 百拇医药(刘洁)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