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住院精神科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的精神病康复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88例,循证护理组92例,常规护理组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循证组行循证护理措施,分别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2个月后各评定1次。结果 入组后2个月IPROS评分和NOSIE评分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循证护理进一步提高了精神科护理学术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病;康复期;临床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护理工作方面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观念。循证护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当中提供了科学化的护理理论及方法,并且通过慎重、明智及准确应用当前研究依据,并将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个人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期望相互结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护理方案。鉴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如何运用循证思想推进精神科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精神科护理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的精神病患者1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2年,连续住院>2个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0分,无严重躯体疾病;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3.42),全部患者病情稳定,无阳性精神症状,入选患者均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处于康复期。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88例,循证护理组92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循证组行循证护理措施: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小组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护理部主任把关,组员由护士长、主管护师等10人组成。小组成员接受相关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对资料的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将所获得的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愿望与需求相结合,制订并实施护理计划。
1.2.2循证问题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无自知力,不能主动诉说病情,不配合治疗、护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这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与一般护理不同的方法和知识。通过对患者认真观察、交谈和查询资料,康复期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社会功能。②担心药物副作用。③害怕病情复发,丧失治疗信心。④生活懒散,劳动能力、工作能力下降。⑤因病情的控制,部分患者产生悲观心理,容易有轻生的念头甚至自杀。
1.2.3循证观察与运用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查询,得到临床决策,制定相关的措施。①系统评价:了解对精神病患者循证护理研究进展结果,积极改善护患关系,提倡医、护、患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掌握每个患者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及爱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②护理技术:EBN通过对某些护理技术的实证研究,服务于临床,促进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护理技术模式的改变,患者及时获得相关信息,特别是社会支持系统(家人、朋友、社会)及疾病知识,使其能正确对待自身疾病,缓解由于信息不通而引起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缩短住院日程。此外,精神病患者常因感知综合障碍、行为紊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反应迟钝,不能正确地反映本身的躯体不适,需要医护人员运用自已的临床经验观察评估病情[1]。③健康教育: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把主要精力放在患者身心护理上,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进行卫生宣教时提倡个体化。护理人员因人、因时、因教地实施管理。④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和接受能力,安排合理的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加强工疗和娱疗,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1.3评价标准 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5个因子,36各项目,5级评分,总分判断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的缺陷程度和疗效,分数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对入组时及护理2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共30个项目分7个因子,根据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该量表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社会功能变化),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2个月后各评定1次[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IPROS评分 精神病患者入组时IPRO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个月后,循证组中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IPROS负荷5个因子除社交能力外.其他4个因子均有显著进步。
2.2 NOSIE-30评分及改善比较 两组入组前后情况比较,入组时两组NOSIE-30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运用循证护理,2个月后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积极因素显著提高,精神病性症状、激惹、退缩、抑郁等消极因素显著改善(P<0.01);与干预前比较,循证护理组在干预后NOSIE-30评分改善率均有显著改变(P<0.01),常规护理组在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激惹和退缩方面也有改变(P<0.05);但各方面改善均以循证护理组显著为好(P<0.01),见表2。
3讨论
对精神患者而高,循证护理也可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运用循证思想发展精神科护理模式,旨在倡导真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循证护理思想。要求护理人员展现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使所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满足病患对现代医疗、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工作方法,它强调的是科学依据、护士个人经验和患者需求的有机结合,能使护士熟练准确地将收集的证据运用于临床,进而指导临床工作。循证护理的产生为现代护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补充和完善了整体护理,提出问题,寻找并应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学术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对临床护理提出新的挑战,成为护理发展的新动向[3]。本研究表明以循证护理理念指导护理临床实践,可以有效提高精神科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质量,并大幅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精神病患者逐步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自如地与人交往并且能够胜任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才能真正的康复而回归社会。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管理病房,可节省时间,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新临床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先进、有效、安全、低耗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的整体科研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韦海潮.循证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2).
[2]唐国梅.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9).
[3]李宗伟,孟庆珍.浅议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2009(10).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吴春秀 龚有红 戴美珠 彭晓岚)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病;康复期;临床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护理工作方面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观念。循证护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当中提供了科学化的护理理论及方法,并且通过慎重、明智及准确应用当前研究依据,并将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个人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期望相互结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护理方案。鉴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如何运用循证思想推进精神科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精神科护理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入院的精神病患者1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2年,连续住院>2个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0分,无严重躯体疾病;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3.42),全部患者病情稳定,无阳性精神症状,入选患者均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处于康复期。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88例,循证护理组92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循证组行循证护理措施: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小组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护理部主任把关,组员由护士长、主管护师等10人组成。小组成员接受相关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对资料的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将所获得的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愿望与需求相结合,制订并实施护理计划。
1.2.2循证问题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无自知力,不能主动诉说病情,不配合治疗、护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这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与一般护理不同的方法和知识。通过对患者认真观察、交谈和查询资料,康复期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社会功能。②担心药物副作用。③害怕病情复发,丧失治疗信心。④生活懒散,劳动能力、工作能力下降。⑤因病情的控制,部分患者产生悲观心理,容易有轻生的念头甚至自杀。
1.2.3循证观察与运用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查询,得到临床决策,制定相关的措施。①系统评价:了解对精神病患者循证护理研究进展结果,积极改善护患关系,提倡医、护、患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掌握每个患者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及爱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②护理技术:EBN通过对某些护理技术的实证研究,服务于临床,促进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护理技术模式的改变,患者及时获得相关信息,特别是社会支持系统(家人、朋友、社会)及疾病知识,使其能正确对待自身疾病,缓解由于信息不通而引起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缩短住院日程。此外,精神病患者常因感知综合障碍、行为紊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反应迟钝,不能正确地反映本身的躯体不适,需要医护人员运用自已的临床经验观察评估病情[1]。③健康教育: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把主要精力放在患者身心护理上,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进行卫生宣教时提倡个体化。护理人员因人、因时、因教地实施管理。④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和接受能力,安排合理的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加强工疗和娱疗,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1.3评价标准 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5个因子,36各项目,5级评分,总分判断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的缺陷程度和疗效,分数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对入组时及护理2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共30个项目分7个因子,根据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该量表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社会功能变化),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2个月后各评定1次[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IPROS评分 精神病患者入组时IPRO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个月后,循证组中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IPROS负荷5个因子除社交能力外.其他4个因子均有显著进步。
2.2 NOSIE-30评分及改善比较 两组入组前后情况比较,入组时两组NOSIE-30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运用循证护理,2个月后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积极因素显著提高,精神病性症状、激惹、退缩、抑郁等消极因素显著改善(P<0.01);与干预前比较,循证护理组在干预后NOSIE-30评分改善率均有显著改变(P<0.01),常规护理组在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激惹和退缩方面也有改变(P<0.05);但各方面改善均以循证护理组显著为好(P<0.01),见表2。
3讨论
对精神患者而高,循证护理也可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还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运用循证思想发展精神科护理模式,旨在倡导真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循证护理思想。要求护理人员展现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使所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满足病患对现代医疗、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工作方法,它强调的是科学依据、护士个人经验和患者需求的有机结合,能使护士熟练准确地将收集的证据运用于临床,进而指导临床工作。循证护理的产生为现代护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补充和完善了整体护理,提出问题,寻找并应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学术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对临床护理提出新的挑战,成为护理发展的新动向[3]。本研究表明以循证护理理念指导护理临床实践,可以有效提高精神科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质量,并大幅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精神病患者逐步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自如地与人交往并且能够胜任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才能真正的康复而回归社会。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管理病房,可节省时间,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新临床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先进、有效、安全、低耗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的整体科研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韦海潮.循证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2).
[2]唐国梅.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9).
[3]李宗伟,孟庆珍.浅议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2009(10).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吴春秀 龚有红 戴美珠 彭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