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尪痹31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尪痹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均为门诊痹病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1.5~25年,平均病程8年;全部患者病症表现为筋骨关节痠痛麻木,屈伸不利,其中见关节肿大变形为21例。
1.2 方法 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药组成:熟地、杜仲、寄生各20g,当归、白芍各15g,红参5g,茯苓15g,甘草8g,独活12g,细辛4g,秦艽10g,防风8g,地鳖虫10g,全蝎4g(吞服),蜈蚣1条,乌梢蛇10g,制川乌10g,肿节风15g,白芥子10g.病在上肢关节为主加威灵仙15g,川芎10g;病在下肢关节为主加牛膝20g,防己10g;病在腰背为主加续断15g,淫羊藿20g.水煎上药,1剂/d,分2次温服,4w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 经治1疗程后统计结果。显效:痠痛麻木消失,关节活动明显改善,肿大变形一定程度减轻。有效:痠痛麻木减轻,关节活动一定程度改善,肿大变形一定程度减轻或不变。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2结果
本组31例中,显效18例,占58%;有效11例,占35.5%;无效2例,占6.5%;总有效率93.5%。
3典型病例
王某,男,65岁,2012年3月22日初诊。诉双膝关节僵硬疼痛,行走不利已10年余,加重5d。曾多次就诊,诊为骨性关节炎,予服中西药物,及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等治疗,治疗期间症状能缓解,停药后过段时间又复发,疼痛难忍,已对治疗失去信心。察见双膝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压痛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涩。诊为尪痹,治拟补肾散寒,化瘀涤痰通络。药用熟地、杜仲、寄生各20g,当归、白芍各15g,红参5g,茯苓15g,甘草8g,独活12g,细辛4g,秦艽10g,防风8g,地鳖虫10g,全蝎4g(吞服),蜈蚣1条,乌梢蛇10g,制川乌10g,肿节风15g,白芥子10g,川牛膝20g,防己10g。服1疗程后诉关节疼痛已明显缓解,走路轻快,关节肿大已较前缩小,为巩固疗效,停药1w后又继服1疗程。1年后随访诉双膝关节偶有轻微隐痛,行走自如,关节肿大僵硬已明显减轻。
宁某,女,44岁。2012年7月11日初诊。患者头困疼3月余,1w前加重,颈部疼痛,左上肢麻木困痛,受凉受风加重。测血压144∕96mmHg,颈部X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C4、C5椎体骨质增生。食欲不振,大便1~2次/d,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沉细。诊断为尪痹肾虚寒盛证。处方:补骨脂10g,制附片9g(先煎30min),桂枝12g,羌活12g,独活12g,姜黄10g,葛根10g,威灵仙12g,白芍10g,赤芍10g,防风12g,麻黄6g,知母10g,红花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炒白术10g,陈皮10g。水煎服,7剂。
药后诸证减轻,仍守上方去陈皮,加黄芪15g、鸡血藤20g。7剂,水煎服。再诊时,头困疼现象已大大减轻,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守二诊方7剂巩固疗效。
本案李晓艳根据头困疼,左上肢麻木,受凉受风加重,舌苔白腻辨为风寒夹湿;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脉象沉细诊断为肾虚寒盛证,为尪痹,处以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制附片壮肾阳、祛寒邪,以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搜散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以防风散风,麻黄散寒,姜黄、葛根走肩背、祛风寒。赤芍化瘀清热,知母滋肾清热防温药化热。最后以白术健脾,陈皮行气。方证对应而取捷效。待疼痛减轻后再加益气活血药以培正固本。
马某,男,49岁。2013年1月18日初诊。患者腰困疼,小腿浮肿,两膝两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1年余,关节不能自由屈伸,行走不便,并逐渐发展至两手指关节肿大疼痛,多方治疗收效甚微。伴有汗出,手心足心发热,大便1次/d,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脉象弦数。诊断为尪痹肾虚寒盛证,并有化热迹象。笔者拟方:秦艽10g,川断18g,制附片6g,骨碎补18g,桂枝10g,赤芍12g,白芍12g,知母10g,羌活12g,独活12g,防风12g,麻黄3g,威灵仙12g,土鳖虫8g,白僵蚕10g,桑寄生30g,杜仲12g,牛膝15g,茯苓15g,炒白术10g。水煎服,7剂。
药后疼痛减轻,守上方去秦艽、土鳖虫、白僵蚕,改制附片9g、桑寄生20g、杜仲10g,加补骨脂15g、鸡血藤20g,水煎服,7剂。
4体会
独活寄生汤,为治久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之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新世纪《方剂学》教材解释其方义: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
痹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表现,而尪痹为痹病中的顽疾,多数患者表现为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疼痛难忍,肌肉萎缩,行走不利,且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究其病机为痹病初始未治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肝肾亏损,气血俱虚,痰瘀交结,寒湿凝滞,痹阻经络,停滞关节致寒凝痰瘀,肢节失于气血温煦濡养所致。以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为辩证总纲,治当以补肾散寒,化瘀涤痰通络为总则[1~5]。故拟本方,方中熟地、杜仲、寄生以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白芍养血,红参、茯苓、甘草益气,独活、细辛入肾经蠲痹,秦艽、防风祛风胜湿,地鳖虫逐瘀,全蝎、蜈蚣、乌梢蛇通络,制川乌温经散寒,肿节风凉血通络,白芥子涤痰。本方特色为大量虫类药应用,以增强涤痰化瘀通络之效,顽疾需用虫类药才能搜剔逐邪。纵观全方补中有攻,标本兼顾,扶正中是为了更好地祛邪,故能奏效。
参考文献:
[1]许正锦,邱明山,陈进春.陈进春主任医师治疗久痹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90-91..
[2]钟丽丹,陈湘君.张景岳补肾法对久痹论治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40-41.
[3]房亚洲.尪痹辨证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36.
[4]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90-591.
[5]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5-87.
编辑/王海静, http://www.100md.com(姜文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均为门诊痹病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1.5~25年,平均病程8年;全部患者病症表现为筋骨关节痠痛麻木,屈伸不利,其中见关节肿大变形为21例。
1.2 方法 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药组成:熟地、杜仲、寄生各20g,当归、白芍各15g,红参5g,茯苓15g,甘草8g,独活12g,细辛4g,秦艽10g,防风8g,地鳖虫10g,全蝎4g(吞服),蜈蚣1条,乌梢蛇10g,制川乌10g,肿节风15g,白芥子10g.病在上肢关节为主加威灵仙15g,川芎10g;病在下肢关节为主加牛膝20g,防己10g;病在腰背为主加续断15g,淫羊藿20g.水煎上药,1剂/d,分2次温服,4w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 经治1疗程后统计结果。显效:痠痛麻木消失,关节活动明显改善,肿大变形一定程度减轻。有效:痠痛麻木减轻,关节活动一定程度改善,肿大变形一定程度减轻或不变。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2结果
本组31例中,显效18例,占58%;有效11例,占35.5%;无效2例,占6.5%;总有效率93.5%。
3典型病例
王某,男,65岁,2012年3月22日初诊。诉双膝关节僵硬疼痛,行走不利已10年余,加重5d。曾多次就诊,诊为骨性关节炎,予服中西药物,及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等治疗,治疗期间症状能缓解,停药后过段时间又复发,疼痛难忍,已对治疗失去信心。察见双膝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压痛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涩。诊为尪痹,治拟补肾散寒,化瘀涤痰通络。药用熟地、杜仲、寄生各20g,当归、白芍各15g,红参5g,茯苓15g,甘草8g,独活12g,细辛4g,秦艽10g,防风8g,地鳖虫10g,全蝎4g(吞服),蜈蚣1条,乌梢蛇10g,制川乌10g,肿节风15g,白芥子10g,川牛膝20g,防己10g。服1疗程后诉关节疼痛已明显缓解,走路轻快,关节肿大已较前缩小,为巩固疗效,停药1w后又继服1疗程。1年后随访诉双膝关节偶有轻微隐痛,行走自如,关节肿大僵硬已明显减轻。
宁某,女,44岁。2012年7月11日初诊。患者头困疼3月余,1w前加重,颈部疼痛,左上肢麻木困痛,受凉受风加重。测血压144∕96mmHg,颈部X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C4、C5椎体骨质增生。食欲不振,大便1~2次/d,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沉细。诊断为尪痹肾虚寒盛证。处方:补骨脂10g,制附片9g(先煎30min),桂枝12g,羌活12g,独活12g,姜黄10g,葛根10g,威灵仙12g,白芍10g,赤芍10g,防风12g,麻黄6g,知母10g,红花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炒白术10g,陈皮10g。水煎服,7剂。
药后诸证减轻,仍守上方去陈皮,加黄芪15g、鸡血藤20g。7剂,水煎服。再诊时,头困疼现象已大大减轻,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守二诊方7剂巩固疗效。
本案李晓艳根据头困疼,左上肢麻木,受凉受风加重,舌苔白腻辨为风寒夹湿;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脉象沉细诊断为肾虚寒盛证,为尪痹,处以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制附片壮肾阳、祛寒邪,以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搜散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以防风散风,麻黄散寒,姜黄、葛根走肩背、祛风寒。赤芍化瘀清热,知母滋肾清热防温药化热。最后以白术健脾,陈皮行气。方证对应而取捷效。待疼痛减轻后再加益气活血药以培正固本。
马某,男,49岁。2013年1月18日初诊。患者腰困疼,小腿浮肿,两膝两踝关节肿大、变形、疼痛1年余,关节不能自由屈伸,行走不便,并逐渐发展至两手指关节肿大疼痛,多方治疗收效甚微。伴有汗出,手心足心发热,大便1次/d,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脉象弦数。诊断为尪痹肾虚寒盛证,并有化热迹象。笔者拟方:秦艽10g,川断18g,制附片6g,骨碎补18g,桂枝10g,赤芍12g,白芍12g,知母10g,羌活12g,独活12g,防风12g,麻黄3g,威灵仙12g,土鳖虫8g,白僵蚕10g,桑寄生30g,杜仲12g,牛膝15g,茯苓15g,炒白术10g。水煎服,7剂。
药后疼痛减轻,守上方去秦艽、土鳖虫、白僵蚕,改制附片9g、桑寄生20g、杜仲10g,加补骨脂15g、鸡血藤20g,水煎服,7剂。
4体会
独活寄生汤,为治久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之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新世纪《方剂学》教材解释其方义: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
痹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表现,而尪痹为痹病中的顽疾,多数患者表现为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疼痛难忍,肌肉萎缩,行走不利,且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究其病机为痹病初始未治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肝肾亏损,气血俱虚,痰瘀交结,寒湿凝滞,痹阻经络,停滞关节致寒凝痰瘀,肢节失于气血温煦濡养所致。以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为辩证总纲,治当以补肾散寒,化瘀涤痰通络为总则[1~5]。故拟本方,方中熟地、杜仲、寄生以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白芍养血,红参、茯苓、甘草益气,独活、细辛入肾经蠲痹,秦艽、防风祛风胜湿,地鳖虫逐瘀,全蝎、蜈蚣、乌梢蛇通络,制川乌温经散寒,肿节风凉血通络,白芥子涤痰。本方特色为大量虫类药应用,以增强涤痰化瘀通络之效,顽疾需用虫类药才能搜剔逐邪。纵观全方补中有攻,标本兼顾,扶正中是为了更好地祛邪,故能奏效。
参考文献:
[1]许正锦,邱明山,陈进春.陈进春主任医师治疗久痹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90-91..
[2]钟丽丹,陈湘君.张景岳补肾法对久痹论治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40-41.
[3]房亚洲.尪痹辨证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36.
[4]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90-591.
[5]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5-87.
编辑/王海静, http://www.100md.com(姜文虎)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祛湿剂 > 祛风胜湿 > 独活寄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