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急诊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发挥支持作用、定时评估记录等方法,90例急诊外科患者均以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基本在预定时间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直接作用,对心理护理与手术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期为急诊外科护理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急诊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1.0±9.8)岁。文化程度:32例初等教育,35例中等教育23例高等教育。
1.2方法 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发挥支持作用、定时评估记录等方法。
1.2.1分析患者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细致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对于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患者,进行不同的解释、沟通,在情况允许下,解释同病区的同病种患者相互认识,以利于沟通交流[1]。
1.2.2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 针对患者医疗知识缺乏和对手术存在顾虑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详细的讲解,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人员应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等情况有一定了解。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1.2.3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属于一种职业行为,也是一种基本责任、义务,应在整体护理模式的指导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患者急诊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向患者简单的介绍其病情,多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使患者了解所处环境,消除患者的焦虑感、陌生感。护理人员规范化的言行举止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笑容,大方得体的动作,亲切温和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安全、温暖,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2]。
1.2.4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 在知情同意权方面,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家属意愿,结合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病情告知,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对术前身心准备产生影响。同种疾病患者可产生不同心理反应,相同心理反应可来自于不同原因。所以,护理人员应从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共性心理出现,从认知角度来启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成功例子、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对于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写字、或肢体语言沟通,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3]。
1.2.5发挥支持作用 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对患者有较大的鼓励作用,护理人员应加以重视。护理人员应作好家属、亲友工作,指导家属、亲友如何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支持,让患者得到安慰,放松心情,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4]。
1.2.6定时评估记录 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心理护理实施提供指引。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急诊外科患者评估表,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针对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心理表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的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完成心理护理的评估、记录、反馈、评价,以指引心理护理工作的改进,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2结果
通过实施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发挥支持作用、定时评估记录等方法,90例急诊外科患者均以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基本在预定时间康复出院。
3讨论
心理护理指的是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佳身心状态。通常来说,一个健康人进入患者角色后,多因病痛折磨、环境陌生等影响,出现一系列负面心理活动。而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根据患者心理活动规律、反应特点,针对其心理活动,实施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急症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是患者重要的心理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多种负面心理反应,不当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逆转患者的负面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患者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受到社会心理影响的。患者间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爱好等存在差异,患者的心理素质也存在不同[5]。所以,上述影响决定了患者会产生不同心理反应,而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康复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应对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急诊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在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观察始终,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术前宣教,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直接作用,对心理护理与手术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张爱萍,李静.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92-94.
[2]李晓聪,林芝,余微萍.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焦虑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2):156-158.
[3]钟敏.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12):90.
[4]余立群.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术前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47-248.
[5]李红樱.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6.
编辑/孙杰, http://www.100md.com(赵继兰)
关键词: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期为急诊外科护理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急诊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1.0±9.8)岁。文化程度:32例初等教育,35例中等教育23例高等教育。
1.2方法 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发挥支持作用、定时评估记录等方法。
1.2.1分析患者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细致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对于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患者,进行不同的解释、沟通,在情况允许下,解释同病区的同病种患者相互认识,以利于沟通交流[1]。
1.2.2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 针对患者医疗知识缺乏和对手术存在顾虑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详细的讲解,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人员应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等情况有一定了解。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1.2.3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属于一种职业行为,也是一种基本责任、义务,应在整体护理模式的指导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从患者急诊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向患者简单的介绍其病情,多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使患者了解所处环境,消除患者的焦虑感、陌生感。护理人员规范化的言行举止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笑容,大方得体的动作,亲切温和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安全、温暖,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2]。
1.2.4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 在知情同意权方面,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家属意愿,结合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病情告知,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对术前身心准备产生影响。同种疾病患者可产生不同心理反应,相同心理反应可来自于不同原因。所以,护理人员应从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共性心理出现,从认知角度来启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成功例子、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对于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写字、或肢体语言沟通,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3]。
1.2.5发挥支持作用 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对患者有较大的鼓励作用,护理人员应加以重视。护理人员应作好家属、亲友工作,指导家属、亲友如何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支持,让患者得到安慰,放松心情,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4]。
1.2.6定时评估记录 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心理护理实施提供指引。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即填写急诊外科患者评估表,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针对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心理表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的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完成心理护理的评估、记录、反馈、评价,以指引心理护理工作的改进,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2结果
通过实施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共性化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发挥支持作用、定时评估记录等方法,90例急诊外科患者均以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基本在预定时间康复出院。
3讨论
心理护理指的是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佳身心状态。通常来说,一个健康人进入患者角色后,多因病痛折磨、环境陌生等影响,出现一系列负面心理活动。而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根据患者心理活动规律、反应特点,针对其心理活动,实施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急症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是患者重要的心理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多种负面心理反应,不当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逆转患者的负面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患者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受到社会心理影响的。患者间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爱好等存在差异,患者的心理素质也存在不同[5]。所以,上述影响决定了患者会产生不同心理反应,而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于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康复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应对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急诊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在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观察始终,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术前宣教,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直接作用,对心理护理与手术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张爱萍,李静.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92-94.
[2]李晓聪,林芝,余微萍.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焦虑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2):156-158.
[3]钟敏.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12):90.
[4]余立群.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术前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47-248.
[5]李红樱.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6.
编辑/孙杰, http://www.100md.com(赵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