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12
编号:13646710
急诊科的心理护理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26日 《医学信息》 201512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急诊患者当中选取78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所患疾病及例数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不良情绪明显减少,且转入普通病房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科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利于促进急诊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急诊科;心理护理;临床疗效;应用评价

    急诊患者大多为意外伤和突发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所以急诊科是医院中病种多、病情重、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医疗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下一步的康复,甚至是生命的安全,但由于急诊患者的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此,急诊科的临床护理就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本文对39例急诊科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并与常规急诊护理组进行了比较,发现心理护理对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提高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了28例骨折患者,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1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总共78例。将78例患者按所患者疾病随机分在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41.2±8.9)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43.2±7.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心理状态分型 根据急诊患者典型的行为和语言、表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①焦虑、恐惧:典型表现为清绪过度紧张,惊慌失措,大汗淋漓,全身发抖,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②急躁、愤怒:典型表现为情绪过于激动,对医护人员大声吵闹,言语和行为富有攻击性,难以自我控制毫无理智的发泄;③抑郁、绝望:典型表现为攻击性情绪而转为攻击自身,沉默不语,表情淡漠,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3.1一般心理护理 护士应做到迅速接诊,态度和蔼可亲,动作有条不紊,技术娴熟敏捷。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认真分析,准确分诊,必要时实施急救措施。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密切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与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明确患者的入院原因,根据急诊患者典型的行为和语言、表情,确定患者心理状态分型,抓住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沉着、冷静,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注意用词要恰当。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进行抢救,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对焦虑、恐惧、急躁、愤怒、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护士要采取多种形式使患者尽快适合环境,尽可能的减少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1.3.3特殊的心理护理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并加以保护,特别是对一些因主观原因致伤的,更要注意,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自尊和人格,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

    1.3.4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往往由家属陪同,由于患者病情的突发性,使得家属的情绪也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患者家属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所以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如在下病危通知时,护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知情同意作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强化风险预测意识,进而减少及杜绝医患纠纷。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的变化情况及72h后转入普通病房的人数,以确定心理护理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程度。护理观察期为2个月。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 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变化情况 见表1。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不良情绪的产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转入普通病房人数比较 急诊留观72h后,对照组共有19例转入普通病房,观察组有34例转入普通病房,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信心,帮助其安全渡过危险期。

    3讨论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疑难杂症多,且患者年龄、性别、社会背景以及疾病严熏程度的不同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还要敏锐及时地发现患者在生理上、心理 、社会上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并能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因此,急诊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主动做好舒适护理,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诊护理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随时面临生命威肋、,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其心理特点以急躁易怒、紧张恐惧、悲观绝望为主。常规的急诊护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的产生[1~5],没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而心理干预护理则能够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就有可能缓和其紧张情绪,提高患者配合程度,有助于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

    实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可亲,动作有条不紊,技术娴熟敏捷,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才切实起到心理护理的作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洪燕,马嫦梅.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9,6(36)109-110.

    [2]陆瑾,陈春美.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84(12):98-99.

    [3]高雯雯.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24.

    [4]黄元英.急诊科5S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7.

    [5]李桂香,闫波,马红梅.59例芸扁豆中毒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8.

    编辑/王海静, http://www.100md.com(刘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