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12
编号:13646826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26日 《医学信息》 201512
     摘要:目的 观察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8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5.7%(18/21),另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手术后的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肺动脉楔压等指标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因为冠状动脉持久、急性缺血缺氧,继而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可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例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1]。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手段与方式进行探讨,是极为有必要的。笔者将对某院所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5.7±3.4)岁。实施急诊PCI、溶栓失败者12例,溶栓之后实施挽救PIC失败者9例,急性心肌梗死到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时间为5~14h,平均时间为(6.54±1.71)h;手术前患者的平均EF值(左室射血分数)为(0.35±0.14)%。在手术前对患者放置漂浮导管。术前,有11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心功能分级:8例为Ⅲ级,13例为Ⅳ级。

    1.2方法 对21例患者均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迅速全麻气管插管,并对其放置漂浮导管,正中切口进胸,实施OPCABG(停跳冠脉搭桥术),在血管活性药物亦或者是IABP的支持之下,同时进行分组取内乳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2]。在此过程中,实施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病患,必须尽可能快的构建体外循环,之后分组取大隐静脉亦或者是内乳动脉。有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1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并未进行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的取出操作。此外,2例实行小切口取内乳动脉。针对体外循环的心肌保护,一般采取常温血液灌流,其操作方式为经由主动脉的根部,在共同辅助之下,实施桥灌;在复跳之前,持续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流[3]。吻合血管,最初应保证梗塞有关血管的吻合,之后保证其他主要血管的吻合,针对远端吻合口,采取7-OProlene连续吻合,而近端吻合口采取6-OProlene进行连续缝合在升主动脉。其中,有1例患者的升主动脉存在较为严重的钙化情况,因而,在两根近端和左侧内乳动脉实施"Y"行吻合。1例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出现撕裂,对此予以小切口不停跳,右侧内乳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吻合。在手术中采取IABP,且利用合心爽与硝酸甘油,抵抗桡动脉痉挛,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药物为如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并且还必须放置临时起搏导线,做好止血处理[4]。

    在手术结束之后,必须采取TTFM(瞬时测血流量技术),对患者血管桥的流量、吻合口质量等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且依据数据变化与波形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围手术期间,应当对患者各个脏器的功能指标、心肌酶改变等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监测,且对其使用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例如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8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5.7%(18/21),另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中有1例手术中探查发现是左室高侧壁破裂,经修补无效后最终死亡;1例为手术后发生低心排继而引发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不全且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组患者手术后放置IABP的时间大约在30~46h,机械通气时间大约在8~23h。之后,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4年,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1例患者于手术后3个月反复发生心力衰竭的症状,并且其EF值为40%,还有2例患者在手术后2个月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功能性室壁瘤,心功能降低,通过对症治疗之后,病症有所好转。

    2.2手术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分析 见表1。本组患者手术后的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肺动脉楔压等指标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手术前相比,P<0.05。

    3 讨论

    所谓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心肌血运重建术,指的就是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远、近端之间,构建一条通道,以便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位,继而抵达缺血的心肌,最终实现缓解心肌缺氧、缺血症状的目的[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具体表现为:①经由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②能够缓解由于心肌梗死而造成的心力衰竭;③能够预防猝死,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有研究指出:可采取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行治疗,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同样证明这一论点,即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予以治疗,18例抢救成功,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85.7%,并且其手术后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与黄明君等[6]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为了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效果,应注意以下事项,即:①若决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那么必须依据患者的血液动力状况,科学运用血管活性药物,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其给予IABP支持。在体外循环准备好的前提之下,尽量实施心脏不停冠状动脉搭桥术,这能降低体外循环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破坏对凝血系统,继而避免手术后的出血。②IABP能够提升心脏的舒张压,改善微循环功能,提升冠脉血流量,且使左室收缩期后负荷下降,继而控制心肌需氧量。因而,对大面积心梗且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亦或者是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当及时使用IABP。③因为大隐静脉取材较为方便、快捷,在构建体外循环的过程中能够同时进行,因而成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首选,然而有研究指出:动脉桥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因而建议在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尽量选用动脉桥。若循环不稳定,必须及时构建第一根血管桥,以使循环稳定,且抢救心肌,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春燕,吴秀霞,武茜,等.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16-17.

    [2]李娜.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24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72-73.

    [3]史莉萍,李鸿丽,郑玉环等.对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33-134.

    [4]郑叙锋,孔烨,谢静等.急诊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2):163-164.

    [5]曹向戎,张富恩,孙广龙,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亚急性心脏破裂的外科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2):1099-1102.

    [6]黄明君,徐敬,舒礼良,等.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29-31.编辑/王海静, 百拇医药(李再良 温彬彬 张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