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13
编号:1364566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2日 《医学信息》 201513
     摘要: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特征,为其预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检验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K2、IL-1RI均高于对照组,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时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处于缓解期的患者的CDK2、IL-1β、IL-1RI均低于进展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患者入院诊治期间,可先行临床检验诊断,并根据CDK2、IL-1RI等相关指标的诊断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检验;特征

    类风湿关节炎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患者是该疾病的高发性人群。临床研究表明,当患者出现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会伴随出现晨僵、关节畸形、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现象等,随着病情的严重化发展,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现象,还可能累积其他脏腑器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9~64岁的患者;②精神正常者;③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②存在肢体残疾症状;③入组前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组59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1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9.61±3.28)岁,病程4~14个月,平均时间为(8.61±1.03)月。其中活动期34例,缓解期25例。临床症状:发热、关节疼痛、恶心、头晕等。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为18~59岁,平均年龄为(38.22±3.57)岁。

    1.2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根据检测内容采用相关仪器以及试剂进行检测,并记录CDK2、IL-1β以及IL-1RI的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K2、IL-1RI均高于对照组,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时期患者的临川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处于缓解期的患者的CDK2、IL-1β、IL-1RI均低于进展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诱因并不明确。有学者指出,该疾病遗传因素、细胞感染等存在直接关系。当患者出现类风湿关节炎时,其体内的滑膜会出现炎性病变,且随着炎性细胞的增多,可能会造成关节损伤。有学者对类风湿疾病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受到体内滑膜炎细胞大量增生的影响,会促使毛细呈增生状,进而导致肢体关节出现肿胀的现象[2]。同时,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人体的免疫组织会出现受损现象,可能会影响骨骼对钙质的正常的吸收[3]。随着病情的严重化发展,可能会导致人体多处关节受累,临床常表现为晨僵、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状。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CDK2、IL-1RI均高于对照组,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笔者认为,CDK2、IL-1RI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处于缓解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CDK2、IL-1RI分别为(21.06±11.27)、(47.38±40.09),处于急性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CDK2、IL-1RI分别为(33.06±11.29)、(65.94±41.09),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表明,当人体内的炎性滑膜细胞处于大量增生症状时,IL-1RI会加速其对关节的细胞的损伤,会加速软骨细胞的软化受损,从而加速患者病情的发展[4]。有学者指出,IL-1RI属于炎性细胞作用于的骨骼的介质,且随着IL-1RI的增多,软骨关节受损的程度会加深,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此外,CDK2能够与炎症因子对关节作用的具有一定的影响[5]。然而,有学者分析CDK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该因子会促使患者的病情呈严重化发展[6]。

    综上所述,CDK2、IL-1RI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其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梅小亿.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性能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2):1750-1751.

    [2]邬家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检验诊断性能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91.

    [3]寇永锋,赵新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证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4):835-837.

    [4]衣蕾.吉海旺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5]Siamak Sandoghchian Shotorbani.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CD14~+单核细胞TLR2和IL-23表达的影响,参与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

    [6]王艳霞.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淋巴细胞CD3、CD4、CD8的表达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2.编辑/苏小梅, 百拇医药(周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