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28
编号:13638639
从中西药角度探讨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6日 《医学信息》 201528
     摘要:自古以来,许多医学家均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科学研究也证实部分有毒、大毒或剧毒药确能攻克一些疑难重症。如砒霜提取物质能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附子等药物制成的“四逆汤”能散寒止痛。但是中药毒性的研究依然有所争议,其毒性产生的原因需要分析整理及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药;毒性;原因;对策

    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也日趋关注和重视。中药的“毒”性是在功效的表征过程中逐渐被发现的,其毒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准确辨证、配伍使用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有“毒”中药是在中药毒性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其有别于化药毒性。

    1 中药毒性的认识与争议

    目前,有关中药有毒无毒的区分及其分级均是沿用传统经验和中医药古代文献记载,然而我们对古代有关有毒中药的界定范围及其分级标准目前并不十分明了。有的学者建议根据现代毒理学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有关毒性强弱的分类的参考标准,明确有毒中药的定义并制定毒性分级标准,并对《药典》的有毒中药及其分级重新修订[1]。

    中医先贤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仅认识到中药的毒性,而且还注意到了药物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毒性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总结了中药配伍用药的禁忌,即“十八反”和“十九畏”。我国近代学者采用现代药理学和毒理学方法对上述配伍禁忌进行了研究。有报道,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