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29
编号:13638089
五味灌肠方改善CKD3肾功能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23日 《医学信息》 201529
     摘要:目的 观察五味灌肠方治疗CKD3(慢性肾脏疾病第3期)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用五味灌肠方组治疗CKD3患者6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2个疗程(10d为1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的变化。结论 治疗组血肌酐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五味灌肠方治疗CKD3疗效显著,改善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五味灌肠方;CKD3;血肌酐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9.3%,其中1%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有研究表明,CKD3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控制得当,患者会停留此期,各种并发症也可以得到控制,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如果进入CKD4,则很多病例很快进入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因此早期治疗CKD3、及时干预,有效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0例。两组患者在原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分布见表1。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n=30例):给予低盐(3~6g/d)、低脂、优质蛋白饮食(1.0g/kg/d)。在西医给药降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各种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中成药活血化瘀治疗的同时,另外给予爱西特5片3次/d口服。

    治疗组(n=30例):用中药保留灌肠替代对照组爱西特,其余完全同对照组。中药灌肠方共五味:大黄、芒硝、败酱草、蒲公英、牡蛎,煎水250ml/次,保留灌肠1h,1次/d。

    10d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中间休息3d。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肾功能(Scr、BUN)的变化。

    2 结果和分析

    见表2。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2002年美国肾脏病学会制定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首先提出CKD的诊断的全新概念,并对其进行分期,CKD3期指的是GFR中度降低,GFR水平30~60ml/min,GFR为25~50/ml/min,相当于既往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的失代偿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如不能及时治疗,肾功能进一步减退。因此在CKD疾病早、中期抑制肾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尤为关键。目前西医对慢性肾脏疾病早中期治疗缺乏好的疗效和统一的治疗方法。而中药保留灌肠是继口服、注射外,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全新的给药、治疗途径。对轻、中度CRF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可延缓CRF进展,推迟尿毒症的发生[1]。

    中药灌肠法是把西医结肠透析的原理和中药的药效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一方面中药刺激肠黏膜,使肠道充血,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体内氮质代谢产物随肠道分泌液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泻下作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从而减少肠道内蛋白质的分解,使肠源性氮质吸收减少。这样在结肠腔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非透析"排毒系统,充分开发和利用肠粘膜的潜在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稳定内环境,提高其对体内有毒溶质和由结肠吸收的"潜在性毒性化合物"的清除率。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腰痛"、"虚劳"之范畴。慢性肾脏疾病衰患者肾气受损,气化功能不足,使湿蕴成浊,升降失司,浊阴不降而在体内蓄积,故治疗应以固护肾气、通下泄浊、解毒排毒为治疗大法。

    五味灌肠方中大黄活血祛瘀、泻下通便,加速毒素的排泄。其含多种泻下成分,可促进尿素等有毒物质从肠道中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的增长,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大黄中的葸醌还对肾脏系膜细胞DNA及RNA的合成有影响,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大黄鞣质可抑制机体蛋白质分解,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质的再利用,并能使肾功能不全的大鼠血中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合成明显减少,从而缓解尿毒症症状[3]。改善氮质代谢,保护残存肾单位,缓解肾组织的高代谢状态,改善肾循环,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延缓CRF的进展;芒硝中也含多种泻下成分,可促进尿素、肌酐等有毒物质从肠道中排泄,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还有改善高凝状态作用,从而对肾细胞具有保护作用[4]。两药合用具有促进有毒物质的排出,增强体质,增加机体免疫力。

    牡蛎收敛固涩,可防大黄泻下过猛;二者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故又可供钙降磷,对肾性骨病及CRF引起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5]。同时可纠正酸中毒。

    蒲公英解毒抑菌,能抑制肠腔内菌丛的生长,从而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和肠源性氮质的吸收[6]。蒲公英清热解毒,可增加大黄排泄尿毒素的作用。败酱草辛散苦泄,性寒清解,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另外此种给药方法直接接触肠黏膜,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而且吸收的药物可绕过肝脏,避免"首过效应",具有较好的血药浓度和全身治疗作用;其给药方法也不受患者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也缓和了因药物格拒或吞咽困难、禁口等不能下咽的局限。

    参考文献:

    [1]林善锬.当代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71-788.

    [2]唐立明.中药大黄的现代医学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85-187.

    [3]大浦颜吉.大黄的药理药效[J].中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3):17.

    [4]薛积才.大黄煎液灌肠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21):45.

    [5]李佩艳.尿毒清颗粒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J].湖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05-506.

    [6]马立翠,黄洪玲,陈华兰.肾康宁胶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6):402-403.

    编辑/哈涛, http://www.100md.com(徐翠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