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不同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不同体重状态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方法 67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22例,超重或肥胖组25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利用国内外常用评价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的公式进行三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海拔地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不同BMI两组相比,BMI<24组胰岛 细胞功能受损程度更重,BMI≥24组胰岛素抵抗更明显。结论 高海拔地区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 细胞功能受损的不均一性,同时由于高海拔地区部分糖尿病患者血色素升高,血色素升高者与超重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相同的胰岛素抵抗,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个体化诊断治疗策略,以达到血糖良好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症;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
当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增长,随之带来的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甚至致残和死亡,每年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数以万计,因大血管病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数字更是惊人,因此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最低限度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后果刻不容缓,也是内分泌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研究对高海拔地区47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体重状态下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提供研究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科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新诊47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超重或肥胖诊断依据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正常体重组,共22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9.8±9.6)岁,BMI平均为(22.3±1.5)kg/m2;BMI 24 kg/m2为超重或肥胖组: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3±12.5)岁,BMI平均为(27.8±2.5)kg/m2。正常对照组,均来自于本院职工,共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9±8.9)岁,BMI平均为(22.2±1.6)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指标:按照统一的测量标准,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空腹血糖(FBG),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分别测30分血糖(PG30)、60分血糖(PG60)、120分血糖(PG120)、180分血糖(PG180),测定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空腹胰岛素(FINS),OGTT:30分胰岛素(INS30)、60分胰岛素(INS60)、120分胰岛素(INS120)、180分胰岛素(INS180),采用放免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Ic)采用色普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的判定采用以下方法[3]:①早时相胰岛素分泌(△I30/△G30)=(INS30-FINS)/(PG30-FPG)。②用不规则梯形法计算0~18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O-180),代表胰岛素总体分泌水平,其中0 min指FINS。③细胞功能指数(MBCI)=(FPG FINS)/(PG120+PG60-2×FPG);④胰岛素敏感指数(IAI)=In[1/(FINS×FPG)]。
1.3统计学分析 各指标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以t检验判定。非正态分布之变量均在取自然对数正态化后进入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AS9.0版。
2结果
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不同BMI两组HbAIc水平升高,△I30/△G30、IAI降低;BMI<24组MBCI降低,BMI 24组AUCINSO-180升高(P分别为<0.05和<0.01)。
2.2不同BMI两组比较 HbAIc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BMI<24组 △I30/△G30、AUCINSO-180、MBCI低于BMI 24组,IAI高于BMI 24组(P分别为<0.05和<0.01),见表1。
3讨论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受损构成了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主要病因,但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存在着二者发生和发展的不均一性,并受年龄、体重、高糖毒性、治疗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正常糖耐量个体,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呈双相峰,第一个峰发生在前10 min(指静脉葡萄糖刺激后产生,又称第一时相),或前30 min(指进餐或口服葡萄糖刺激后产生,又称早时相),其反映 细胞的储备功能,对稳定餐后血糖非常重要;第二个峰为第2时相胰岛素分泌,持续到血糖正常为止,大约为2~3 h(又称后期胰岛素分泌),其反映 细胞的分泌功能。 细胞功能异常的最早标志是早时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前期已经存在,在2型糖尿病阶段受损更为明显,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 细胞功能逐渐衰竭,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曲线也将越来越低平,最终出现 细胞功能丧失[3]。
本研究通过OGTT实验,利用△I30/△G30、AUCINSO-180分别观察患者早时相和总体胰岛素分泌状况;并采用国内常用 细胞功能指数(MBC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 细胞功能特点。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I30/△G30和IAI均降低,但AUCINSO-180无明显下降,BMI≥24组甚而升高,表明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随着糖耐量恶化,胰岛素抵抗加重,早相胰岛素分泌减少,随着血糖的升高和体重的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而增龄对胰岛素抵抗无影响[1],分析总体胰岛素水平未下降原因与餐后血糖升高,刺激第2时相胰岛素分泌增多有关。研究结果提示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尚存后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应积极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竭。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HbAIc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存在着不均一性,体重正常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MBCI受损程度更重,而超重或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此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以上人群应该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前者以改善β细胞功能特别是早时相分泌为主,后者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为主,同时观察发现,由于高海拔地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色素升高,血色素升高患者与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有着相同的胰岛素抵抗,这与高血色素患者伴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机体慢性缺氧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要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诊断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萧建中.33223例中国人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特点[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11(2).
[2]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齐慧,吴宏.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 胰岛细胞功能分析[A].中国临床医生,2009,37(9):41-42.编辑/张燕, http://www.100md.com(朱金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症;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
当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迅猛增长,随之带来的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甚至致残和死亡,每年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数以万计,因大血管病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数字更是惊人,因此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最低限度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后果刻不容缓,也是内分泌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研究对高海拔地区47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体重状态下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提供研究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科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新诊47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超重或肥胖诊断依据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正常体重组,共22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9.8±9.6)岁,BMI平均为(22.3±1.5)kg/m2;BMI 24 kg/m2为超重或肥胖组: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3±12.5)岁,BMI平均为(27.8±2.5)kg/m2。正常对照组,均来自于本院职工,共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9±8.9)岁,BMI平均为(22.2±1.6)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指标:按照统一的测量标准,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空腹血糖(FBG),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分别测30分血糖(PG30)、60分血糖(PG60)、120分血糖(PG120)、180分血糖(PG180),测定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空腹胰岛素(FINS),OGTT:30分胰岛素(INS30)、60分胰岛素(INS60)、120分胰岛素(INS120)、180分胰岛素(INS180),采用放免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Ic)采用色普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的判定采用以下方法[3]:①早时相胰岛素分泌(△I30/△G30)=(INS30-FINS)/(PG30-FPG)。②用不规则梯形法计算0~18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O-180),代表胰岛素总体分泌水平,其中0 min指FINS。③细胞功能指数(MBCI)=(FPG FINS)/(PG120+PG60-2×FPG);④胰岛素敏感指数(IAI)=In[1/(FINS×FPG)]。
1.3统计学分析 各指标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性以t检验判定。非正态分布之变量均在取自然对数正态化后进入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AS9.0版。
2结果
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不同BMI两组HbAIc水平升高,△I30/△G30、IAI降低;BMI<24组MBCI降低,BMI 24组AUCINSO-180升高(P分别为<0.05和<0.01)。
2.2不同BMI两组比较 HbAIc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BMI<24组 △I30/△G30、AUCINSO-180、MBCI低于BMI 24组,IAI高于BMI 24组(P分别为<0.05和<0.01),见表1。
3讨论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细胞功能受损构成了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主要病因,但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存在着二者发生和发展的不均一性,并受年龄、体重、高糖毒性、治疗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正常糖耐量个体,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呈双相峰,第一个峰发生在前10 min(指静脉葡萄糖刺激后产生,又称第一时相),或前30 min(指进餐或口服葡萄糖刺激后产生,又称早时相),其反映 细胞的储备功能,对稳定餐后血糖非常重要;第二个峰为第2时相胰岛素分泌,持续到血糖正常为止,大约为2~3 h(又称后期胰岛素分泌),其反映 细胞的分泌功能。 细胞功能异常的最早标志是早时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前期已经存在,在2型糖尿病阶段受损更为明显,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 细胞功能逐渐衰竭,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曲线也将越来越低平,最终出现 细胞功能丧失[3]。
本研究通过OGTT实验,利用△I30/△G30、AUCINSO-180分别观察患者早时相和总体胰岛素分泌状况;并采用国内常用 细胞功能指数(MBC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 细胞功能特点。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I30/△G30和IAI均降低,但AUCINSO-180无明显下降,BMI≥24组甚而升高,表明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随着糖耐量恶化,胰岛素抵抗加重,早相胰岛素分泌减少,随着血糖的升高和体重的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而增龄对胰岛素抵抗无影响[1],分析总体胰岛素水平未下降原因与餐后血糖升高,刺激第2时相胰岛素分泌增多有关。研究结果提示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尚存后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应积极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竭。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HbAIc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存在着不均一性,体重正常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MBCI受损程度更重,而超重或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此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以上人群应该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前者以改善β细胞功能特别是早时相分泌为主,后者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为主,同时观察发现,由于高海拔地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色素升高,血色素升高患者与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有着相同的胰岛素抵抗,这与高血色素患者伴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机体慢性缺氧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要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诊断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萧建中.33223例中国人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特点[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11(2).
[2]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齐慧,吴宏.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 胰岛细胞功能分析[A].中国临床医生,2009,37(9):41-42.编辑/张燕, http://www.100md.com(朱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