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年第34期
编号:12787551
双能量去骨重建在头颅CTA检查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27日 医学信息 2015年第34期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重建在头颅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疑颅内病变行双源CT双能量CTA检查并双能量去骨重建、并间隔1w内行头颅DSA检查患者41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细节及其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与头颅DSA比较,头颅CTA扫描后双能量去骨重建除能直观、重复显示颅内病变及血管情况外,对颅内血管细节显示与之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精准性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能量CTA去骨重建能直观、重复显示颅内病变及全脑血管影像,对血管细节的显示、血管性病变的诊断精准性比较DSA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双源CT;脑血管造影;双能量去骨重建;DSA

    脑血管疾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而成为全球致死率较高的三大疾病之一[1],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重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金标准[1]目前是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有创性检查。随着CT扫描及后处理软件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得到临床认可并广泛推广、应用,但颅骨所致伪影,颅底血管显示欠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通过对头颅CTA容积去骨重建与DSA检查对脑血管病诊断的对比研究,探讨多排螺旋CT容积去骨重建在头颅CTA检查中的应用。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8月~2015年3月疑脑血管疾病行头颅双能CTA扫描,间隔1w时间内,行常规DSA检查患者4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1~82岁,平均(61.45±17.59)岁。检查前4h禁食,排除碘造影禁忌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实验设备及图像采集方案

    1.2.1检查及重建方法 采用西门子双源CT(SOMATONM Definition,Siemens Health care, Forchheim, Germany)。双能量增强扫描:A、B球管电压分别为140、80kVp,螺距0.7,参考管电流分别为51、213mAs,扫描野210~250mm,准直64×0.6mm,球管旋转时间0.5s,卷积核B30f smooth,重建层厚1mm,重建间距0.7mm。扫描方向从头向足。造影剂总量50~60ml,流率4.5ml/s,应用团注跟踪软件(Bolus Tracking),监测平面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选择颈总动脉平面,触发阈值100HU。 所有图像重建后传至后处理工作站(syngo MMWP, version 2008A;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测量其对应参数。
, 百拇医药
    1.2.2扫描方法 头颅CTA扫描:于颈2椎体平面选择一横断层面作为预监测扫描,扫描条件120kv,310mAs,层厚1.25mm,造影剂注射20ml后(注射速度为4~5ml/s)延迟10s开始扫描,每2s扫描1层。将感兴趣区(ROI)放置在颈总或动脉内进行峰值时间测定。当颈动脉内的造影剂达到最高值后开始递减时停止扫描,然后计算延迟时间、平扫时间和增强时间。要求从注射对比剂开始到强化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要等于延迟时间,并在延迟时间内完成平扫,延迟时间结束后触发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的范围需与平扫完全一致,这样可尽快缩短平扫和增强扫描时间差,减少运动对两次检查造成不同步对减影效果的影响。平扫及增强扫描条件均为100kv,200mAs,标准重建算法(Std)重建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

    DSA检查:德国SIEMENS AXION Aritis FA型血管造影机。常规一侧股动脉以Seldinger插管法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全脑血管造影。

, http://www.100md.com     1.3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将原始薄层数据导入ADW4.4工作站。运用Add/sub软件把增强与平扫的数据进行减影,减影后图像导入reformat选项卡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头颅减影CTA和DSA检查诊断结果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行双盲发评估、分析,若有分歧请一名教授综合分析达成共识。CTA血管重建后图像通过适当的剪切观察,根据显示的需要旋转以保证病变充分显示。常规DSA结合图片浏览和减影图像的动态观察,以保证病变充分显示。

    1.4诊断标准

    1.4.1管腔形态的诊断 主要为脑动脉闭塞或狭窄诊断,动脉闭塞为全程血管均未见显示;动脉狭窄为血管管腔局限性变细。排除先天发育异常(如大脑后动脉、前动脉解剖变异部分表现为不显示或全程均匀变细,则不认为是狭窄或闭塞)。

    1.4.2管壁形态的诊断 主要为动脉瘤(Aneurysm,AM)诊断,多排螺旋CT容积去骨头颅血管重建和常规 DSA 诊断及比较内容相同,诊断、分析AM的形态、部位、数目及测量瘤颈及瘤高等。
, 百拇医药
    1.4.3管腔连接异常的诊断 包括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和脑肿瘤血管的诊断。动静脉畸形诊断:明确诊断AVM,并清楚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MMD诊断: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近端、大脑前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颅底血管异常网状迂曲、扩张;颅内、颅外动脉广泛吻合,大部分双侧受累,单侧偶发。脑肿瘤血管诊断:双能去骨头颅血管重建所观察到的肿瘤部位、大小及与相邻血管的关系,重点是能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

    1.4.4管腔走行异常的诊断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s,VBD)诊断:基底动脉延长,其上段超过后床突或鞍上池平面6mm以上,位置在斜坡或鞍背的旁正中至边缘间以外。基底动脉增粗,直径≥4.5mm。, 百拇医药(邱建明 张小勇 曾宪春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