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个体化抗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乙型肝炎,肝损害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痨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初治)同时为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20例,分为两组:左氧氟沙星组(2HRELf/4HR)、吡嗪酰胺组(2HRZE/4HR),每组纳入60例。抗结核治疗前后查肝功能,比较两组药物不同时期肝功能变化。结果 左氧氟沙星替换吡嗪酰胺抗痨的治疗方案退组率、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吡嗪酰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代替"吡嗪酰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能坚持,耐受性、 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选用。关键词:结核;乙型肝炎;个体化;肝损害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 近年来我国约有5.5亿人口感染了结核杆菌[1]。同时,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 有1亿多人口为乙肝病毒感染者[2]。在临床上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较常见,概率为38.6%[3]。研究表明[4],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更易出现肝脏损害。抗结核药物使肝细胞大量破坏,影响肝细胞代谢,损伤机体免疫,激发乙肝病毒释放入血,激活人体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继而加重肝损害程度[5]。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常规2HRZE/4HR方案治疗过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