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9期
编号:12766860
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及与胆囊收缩素(CCK)关系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5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9期
     摘要:目的 分析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及与CCK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01月~12月75例胆囊疾病患者,均自愿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手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变化及与CCK的关系。并随机选取自2013年01月~12月保健院体检中心7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其肝外胆管直径和血清CCK。结果 ①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术前患者肝外胆管直径为(4.32±0.68)mm,血清CCK(21.35±5.63)pg/ml;术后3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为(5.46±0.81)mm,血清CCK(28.12±6.72)pg/ml;术后6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为(4.26±0.65)mm,血清CCK(21.05±5.54)pg/ml。术后3个月时患者肝外胆管直径增大,血清CCK水平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患者肝外胆管直径变小,血清CCK水平下降,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肝外胆管直径和血清CCK跟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血清CCK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直径;胆囊收缩素;变化关系

    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技术在临床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所受到的创伤远远小于开腹手术[1]。有研究表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胆囊的切除而使胆管发生代偿性增粗,以部分代替胆囊功能[2]。本研究分析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及与CCK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01月~12月75例胆囊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0岁~65岁,平均年龄(41.34±10.65)岁;体重50kg~81kg,平均体重(63.65±11.52)kg;手术原因包括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2例、静止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胆囊息肉1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内容详细了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实施前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 百拇医药
    并随机选取自2013年01月~12月保健院体检中心7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其肝外胆管直径和血清CCK。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手术方式采用常规三孔法,于脐上切口建立CO2气腹,维持气腹压12~14mmHg。于剑突下、右肋弓下分别作操作孔,置入腹腔镜探头探查腹腔,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区。寻找胆囊动脉后夹闭、离断,胆囊穿刺减压自胆囊床剥离,分离并处理胆囊三角,可酌情应用顺行法、逆行法或顺逆结合法切除[3]。如术中发现粘连严重或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

    术毕行常规抗炎、抗感染等后续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手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肝外胆管直径变化及与CCK的关系。

    1.3评价指标 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时、6个月时分别测量肝外胆管直径。检测仪器为Aloka256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嘱患者检查前日晚禁食禁饮,检查时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选择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为测量部位,采用探头横扫肝外胆管,由同一超声科医生操作[4]。
, http://www.100md.com
    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CCK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处理后吸取血清,由同一检验科人员进行血清CCK定量检测。操作步骤按照人胆囊收缩素ELISA试剂盒(美国BioVision公司)进行[5]。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术前患者肝外胆管直径为(4.32±0.68)mm,血清CCK(21.35±5.63)pg/ml;术后3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为(5.46±0.81)mm,血清CCK(28.12±6.72)pg/ml;术后6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为(4.26±0.65)mm,血清CCK(21.05±5.54)pg/ml。术后3个月时患者肝外胆管直径增大,血清CCK水平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患者肝外胆管直径变小,血清CCK水平下降,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肝外胆管直径和血清CCK跟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与之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多[6,7]。

    从胆管组织的生理解剖学角度观察,胆囊颈部以下胆管壁平滑肌消失,外层只有少量分散的平滑肌细胞。正常情况下胆总管直径为4~8mm,胆囊切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代偿胆总管增粗,以代偿胆囊的功能,胆总管下段括约肌出现持久、有节律的开放、闭合,即胆总管发生代偿性扩张,但一般情况下其扩张范围仍在正常之内[8]。本研究中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为(5.46±0.81)mm,较术前(4.32±0.68)mm明显增大,而术后6个月时肝外胆管直径又变小,下降至(4.26±0.65)mm,与术前相当的直径大小,且跟健康者对比相当。

    CCK是一类调节胆囊运动的激素,属于神经肽类物质,是许多种长短不同的分子的总称。CCK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通过与其受体CCK-AR结合而发挥作用,在胆囊排空、奥狄括约肌运动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术前由于胆囊良性疾病的影响,CCK处于较低水平,胆囊壁CCK-AR表达减弱。本研究中75例患者术前血清CCK(21.35±5.63)pg/ml。术后3个月时CCK水平增加,奥狄括约肌对CCK的敏感性降低,胆管运动协调关系改变。此时血清CCK(28.12±6.72)pg/ml,明显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CCK水平下降至(21.05±5.54)pg/ml,提示奥狄括约肌舒张功能恢复,胆汁排泄动力改善,血清CCK又下降至与术前相当的水平,且跟健康者对比相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血清CCK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石一峰,万德炎,邱俊然,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9):77~78.

    [2]蒲飞.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2):223~224.

    [3]郑晓东,杨先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89.

    [4]王继文,夏志生,宋国浪.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及与CCK、消化道电生理关系的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1):63~66.

    [5]叶锦寒,卢门永,卢新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及与胆囊收缩素CCK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432~433.
, http://www.100md.com
    [6]舒祖功,梁坚.瘦素、胆囊收缩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524~1526.

    [7]蒲飞.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182~183.

    [8]江雪峰,赵象文,韩月锋,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80~181.

    [9]杨阳,曲强,卫金花,等.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12(10):34~35.

    [10]陈颢,田建伟,李建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0):768-770.

    编辑/申磊, http://www.100md.com(徐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