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根据病情应用5~15d的抗生素治疗,并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免疫指标IgG、CD4+、CD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匹多莫德可以有效调节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继而保证患者的抗病能力,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匹多莫德;大肠癌;术后;免疫功能
大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直肠癌与结肠癌。有资料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且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目前,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多数患者于术后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情况,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失调,且反复应用类固醇或抗生素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机体内的免疫状态[1]。本文探讨了匹多莫德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大肠癌;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治疗方法及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研究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5±5.6)岁。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6±5.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根据病情应用5~15d的抗生素治疗,并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由天津金世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30225,商品规格:2g*6袋),0.8g/次,2次/d,1个疗程为10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2ml,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设备测定血浆中的IgM、IgG、IgA细胞活性与CD8+、CD4+、CD3+分子的变化。②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进行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血浆中各项免疫指标(IgM、IgG、IgA、CD8+、CD4+、CD3+分子)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免疫指标IgG、CD4+、CD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大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而术后引发的免疫功能问题却成为临床学者探讨的重点。多项研究发现,免疫功能异常是多数大肠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2,3]。
匹多莫德属于人工二肽合成物,其药效主要依靠调节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的活性来实现。匹多莫德免疫调节剂十分适用于免疫力低下者,并可用于缩短病程、预防急性感染、降低疾病严重度等情况,其慢性及急性毒性作用十分低。有研究发现,匹多莫德可以刺激NK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介导及释放免疫物质,继而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同时,T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降低的原因与年龄因素相关的T细胞亚群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4]。有学者指出,大肠癌术后相关的肠道炎症进展与T淋巴细胞相关,且通过免疫组化能够发现大肠癌术后肠道炎症期间淋巴细胞CD8+、CD4+可出现明显的变化,以CD4+/CD8+失调与CD8+、CD4+下降为主[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免疫指标IgG、CD4+、CD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这与许多报道结果一致[6,7]。IgG属于肠道内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肠道感染情况,匹多莫德能够提高IgG、CD4+、CD3+水平有效达到了抗感染,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从不良反应来看,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见,匹多莫德的安全性较佳,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总之,匹多莫德可以有效调节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继而保证患者的抗病能力,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小龙.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白介素16及免疫机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09(10):1-3.
[2]赵莹,吕芳丽.匹多莫德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2,08(5):1034-1037.
[3]张水林,满达,雷永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6):1749-1752.
[4]李慧,王永军,孙进.匹多莫德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2,04(8):68-73.
[5]黄丽,罗圣平,谭秋红.我院2011~2013年免疫增强剂应用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5,02(4):195-197.
[6]李小涛,符晖,周徽.匹多莫德对重症外伤患者TH1/TH2及免疫因子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06(3):74-76.
[7]张文雯,陈绘如.新型免疫促进剂匹多莫德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4,11(2):1003-1005.编辑/申磊, 百拇医药(李杨 姜国胜)
关键词:匹多莫德;大肠癌;术后;免疫功能
大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直肠癌与结肠癌。有资料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且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目前,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多数患者于术后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情况,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失调,且反复应用类固醇或抗生素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机体内的免疫状态[1]。本文探讨了匹多莫德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大肠癌;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治疗方法及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研究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5±5.6)岁。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6±5.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根据病情应用5~15d的抗生素治疗,并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由天津金世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30225,商品规格:2g*6袋),0.8g/次,2次/d,1个疗程为10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2ml,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设备测定血浆中的IgM、IgG、IgA细胞活性与CD8+、CD4+、CD3+分子的变化。②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进行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血浆中各项免疫指标(IgM、IgG、IgA、CD8+、CD4+、CD3+分子)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免疫指标IgG、CD4+、CD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大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而术后引发的免疫功能问题却成为临床学者探讨的重点。多项研究发现,免疫功能异常是多数大肠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2,3]。
匹多莫德属于人工二肽合成物,其药效主要依靠调节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的活性来实现。匹多莫德免疫调节剂十分适用于免疫力低下者,并可用于缩短病程、预防急性感染、降低疾病严重度等情况,其慢性及急性毒性作用十分低。有研究发现,匹多莫德可以刺激NK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介导及释放免疫物质,继而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同时,T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降低的原因与年龄因素相关的T细胞亚群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4]。有学者指出,大肠癌术后相关的肠道炎症进展与T淋巴细胞相关,且通过免疫组化能够发现大肠癌术后肠道炎症期间淋巴细胞CD8+、CD4+可出现明显的变化,以CD4+/CD8+失调与CD8+、CD4+下降为主[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匹多莫德治疗后,免疫指标IgG、CD4+、CD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这与许多报道结果一致[6,7]。IgG属于肠道内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肠道感染情况,匹多莫德能够提高IgG、CD4+、CD3+水平有效达到了抗感染,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从不良反应来看,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见,匹多莫德的安全性较佳,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总之,匹多莫德可以有效调节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继而保证患者的抗病能力,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小龙.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白介素16及免疫机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09(10):1-3.
[2]赵莹,吕芳丽.匹多莫德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2,08(5):1034-1037.
[3]张水林,满达,雷永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6):1749-1752.
[4]李慧,王永军,孙进.匹多莫德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2,04(8):68-73.
[5]黄丽,罗圣平,谭秋红.我院2011~2013年免疫增强剂应用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5,02(4):195-197.
[6]李小涛,符晖,周徽.匹多莫德对重症外伤患者TH1/TH2及免疫因子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06(3):74-76.
[7]张文雯,陈绘如.新型免疫促进剂匹多莫德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4,11(2):1003-1005.编辑/申磊, 百拇医药(李杨 姜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