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1)
健康教育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康复、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病缺少生物学预防手段和治愈方法,其发生发展与人类行为关系密切。健康教育通过改善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来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是慢性病防制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我国近年来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需求、模式、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阐述。1 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流行广,防控形式严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3年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可以预见,慢性病将对人们的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