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4期
编号:12852784
大黄祛痰作用的探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9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4期
     摘要:大黄是一种常用中药,其泻下与清热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剂与临床,但是也有关于大黄祛痰作用的研究,并且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由痰饮引起的疾病。故本文对大黄的祛痰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并归纳,希望大黄在祛痰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其祛痰作用对临床有更大的意义。

    关键词:大黄;祛痰;功效

    1 大黄的功效

    大黄是一种常见中药,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痰、利胆退黄的功效。《本草经》记载:"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草纲目》谓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大黄的主要成分为醌衍生物总含量约3%~5%,呈两种形式存在,部分游离,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甙:结合状态蒽甙是泻下的有效成分。此外,还含有食用大黄甙,鞣质类物质,并含有酸和雌激素样物质[1]。
, 百拇医药
    祖国医药学早有大黄"除痰实","开心下热疾"的记载,认为是"泻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2]。有实验表明,用土大黄的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后,有较显著的祛痰、止咳作用,其所含大黄素、大黄酸具有较明显的止咳作用;将其有效部位总蒽醌给豚鼠灌胃后,显示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在《中药大辞典》等著作中就记载,土大黄提取出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酸后的残余部分具有平喘作用。

    2 大黄祛痰实验研究

    有学者曾经对大黄的祛痰作用设计实验来进行研究。在张效禹[3]等进行大黄祛痰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可知表明大黄能通过 刺激咽喉、胃粘膜,反射地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促进气管、支气管腺体分泌。另外,实验结果证明,呼吸道液体中含有一定量蒽醌衍生物,所以认为呼吸 道也是大黄排泄途径之一。由于渗透压作用携带水分而稀释痰液,亦有利于痰的排出。鉴于呼吸道内有大黄蒽醌衍生物的分布,因而也有助于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大黄的游离型蒽醌甙元的泻下作用很弱,结合型的蒽醌甙才有强大的泻下作用[4,5]。因此,可将大黄的蒽醌甙充分水解成甙元作为祛痰药应用时,即使剂量很大,也不能引起腹泻。
, http://www.100md.com
    胡晓阳在《大黄、厚朴、枳实配伍对写下、镇咳和祛痰作用的均匀设计实验研究》中[6],小承气汤为《伤寒论》中的著名效方,厚朴大黄汤为《金匾要略》所载,二方组成相同,均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但3味药配比不同,临床应用也各有侧重。在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实验中,各组方中厚朴、积实均能促进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的增加,同时大黄和积实二者配伍亦能促进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的增加。可知,大黄通过加强积实的酚红排泌效应,发挥祛痰作用。

    3 大黄祛痰作用的应用

    大黄本来就具有祛痰作用,通过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组成很多祛痰的方剂,治疗痰饮以及由痰饮引起的各种疾病。

    周名璐等对化痰丸的药理研究阐述中[7],化痰丸由豫石、桔梗、杏仁、远志、五倍子、大黄、黄岑、冰片等10味药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复方制荆有明显的消炎、祛痰、止咳作用,以及能对抗组胺、乙联胆碱、氯化钡收缩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李东方[8]观察清肺通腑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肺胀痰热郁肺证的影响。发现患者服用清肺通腑汤(大黄、黄芩、法半夏、甘草)后,症状改善明显,祛痰作用很好。

    胖人多痰湿,大黄与其他药配伍治疗肥胖闭经也有很好的效果。张宽智[9]采用祛痰化瘀软坚汤( 姜半夏、茯苓、陈皮、当归、三棱、枳壳、香附、海藻、昆布、胆南星、水蛭、太黄) 治疗女性肥胖闭经52例,总有效率88.5%。 提示本方具有祛痰化瘀、活血软坚、调经通络作用。

    大黄与其他药配伍治疗痰湿内壅引起的高脂血症亦有明显疗效。刘兰印等[10]采用化瘀祛痰饮(何首鸟、生山楂、苍术、白术、草决明、泽泻、水蛭、大黄等)治疗高脂血症70例,有效率97.15%。该方具有补脾益肾、祛痰降浊、活血化瘀之功效,在治疗高脂血症上有显著疗效。部分脂肪肝患者和中医所说的"其人肥胖,劳神少动,嗜酒肥甘,膏粱厚味,肝气郁结,痰湿内壅,瘀阻肝络所致的胁痛、胃脘痛、眩晕"相一致。故此,选用具有疏肝除湿,祛痰化瘀之功效的方药进行调治。张彦秋等[11]用疏肝祛痰化瘀汤(柴胡、丹参、青皮、苍术、陈皮、茯苓、半夏、川朴、大黄、山楂、决明子、生甘草)进行治疗。
, 百拇医药
    大黄蛰虫丸为汉代张仲景《金匾要略》方,主要由大黄、黄芩、干地黄、干漆、芍药、桃仁、杏仁、蛰虫、虻虫、蛴螬、水蛭、甘草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虚缓中,祛痰生新之功, 任昌伟[12]以大黄蛰虫丸随症加减治疗了肥胖性脂肪肝70例,服药2月,结果有效率94.3%。王观秀[13]以该药治疗高脂血症30例,治愈18例,有效11例,有效率为96.7%。治疗当以补肾养肝固其本,化痰祛瘀泄浊治其标,补虚可提高人体机能,促进精微的摄纳;泄浊即改善局部循环,可促进多种病理产物的排泄。

    在传统化痰、祛瘀、平肝、熄风等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养肝与化痰祛瘀泄浊法治疗高血压病取得显著疗效。祝桂庭等[14]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用含有大黄的复方联合西药治疗实用,治疗效果良好。本该方用熟大黄,去其峻利之气,取其降浊之力。全方标本兼治,不偏不倚,缓补缓泄。

    不少学者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痰饮内浊、痰湿壅滞有关。唐迎雪[15]提出湿热体质是现代2型糖尿病的重要体质背景和内在发病基础的新观点。由此确立了2型糖尿病湿热蕴结,变生痰浊、瘀血,化毒伤阴的病机假说,进而对祛痰活血解毒治法和方药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祛痰活血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祛痰活血解毒方能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调节脂质代谢;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受体和受体后环节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祛痰活血解毒方重用大黄,大黄发挥了很重要的祛痰除湿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范薏淇 赵嫣虹)
1 2下一页